改革開放|回憶深圳第一代「拓荒牛」 基建工程兵與竹葉賓館

編輯︰王子傑

  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一座座「竹葉賓館」拔地而起。

  說是「賓館」,但實際上不會招待旅客,它們是國家基礎建設主力軍「基建工程兵」的宿舍,他們是深圳的第一代「拓荒牛」。

改革開放|基建工程兵南下 全力以赴深圳特區建設

1981年,基建工程兵南下深圳,參加特區開發建設。(網上圖片)

  國家在1970年代末推動改革開放,深圳作為「試驗區」,是第一個經濟特區。

  小漁村一夜之間成為了經濟特區,但突如其來的頭銜,無法立即改變其貧瘠的基礎,當時深圳全市只有一間建築公司、兩個工程師。

  1979年9月,解放軍基建工程兵近2,000人組成先遣團開赴深圳,拉開基建工程兵建設特區的帷幕。

  基建工程兵由早期的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為「勞武結合,能攻能戰,以工為主」的新型兵種,主要是以軍隊的組織形式進行建設任務,為國家的大型基礎建設及國防建設作出貢獻。

  1979年至1983年期間,國家共調撥近2萬名基建工程兵來到深圳。

此處是羅湖,有了基建工程兵,如此荒涼的地方後來才能成為深圳的中心城區。(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基建工程兵就地取材 簡易竹棚雅稱「竹葉賓館」

  現時深圳市中心區域福田區,有一個地方名叫「竹子林」。竹子林以前叫黃牛壠,原本無人居住,在1980年代時是基建工程兵們的基地。

  黃牛壠是個小山坡,坡上長有大片野竹。基建工程兵為解決住宿問題,就地取材,用竹子搭建一排排簡易竹棚。

這些「竹葉賓館」就是深圳第一代「拓荒牛」基建工程兵的宿舍。(網上圖片)

  竹棚的生活非常艱苦,經常有蛇蟲鼠蟻出沒。由於當時深圳有個非常出名的賓館叫做「竹園賓館」,苦中作樂的基建工程兵就稱竹棚為「竹葉賓館」。

  艱辛的生活沒有打敗基建工程兵,他們義無反顧地當上了深圳第一代的「拓荒牛」。

改革開放|「拓荒牛」基建工程兵 奠定深圳基礎

在1980年代初,深南大道從上海賓館到南頭檢查站路段幾乎都是石頭山,就是基建工程兵轉業後成立的建設公司,把這些石頭山全部搬平。(網上圖片)

  在1980年代,深圳四分之一的高樓大廈都是由基建工程兵承建,包括有深圳第一幢高樓深圳電子大廈、深圳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還有福田中心區、鹽田港碼頭、北環大道、濱河大道、深圳體育場、醫院等大量基礎公共設施。

  到了1983年9月,為加強深圳的基建力量、加快建設步伐,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改編為市屬建築施工企業的職工。除了組成10間建設公司及一間醫院之外,還有8,000多名幹部、職工被分派到各行各業。

  例如1990年前的深圳公安交警,就有1,000多人是由基建工程兵轉業,佔總數多達三分之二。

  事過景遷,竹子已經消失,只留下地名竹子林,「竹葉賓館」原址也變成了高樓林立的繁華鬧市。唯一不變,是基建工程兵曾經與深圳同呼吸、共患難的年代記憶。 

位於深圳市民廣場南廣場《投身改革寫忠誠》雕塑,正是講述基建工程兵的事迹。(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從公有制、承包責任制到市場化 杭州非遺王星記浴火重生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中國唯一中外合資電訊運營商 曇花一現的深大電話

改革開放|深圳第一間世界500強企業 細說百事可樂發展史

改革開放|2600年歷史的農業稅正式廢止 農業大國邁向工業化國家

改革開放|從公有制、承包責任制到市場化 杭州非遺王星記扇廠浴火重生

改革開放|中國唯一中外合資電訊運營商 曇花一現的深大電話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