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駛乜驚呀!

  所謂潮語,就是某一時代或時期的流行用語,用到了,會立刻透露了你的年齡秘密。 

  最近,在網絡平台上便有人重新整理「老餅潮語」,有些老土到令人一聽就有「打冷震」的感覺。究竟有哪些老餅潮語或瀕臨消失的潮語呢? 

  昔日的潮語不少都在電視劇而生的。在90年代,張衛健在電視劇《西遊記》中飾演孫悟空一角,當中就有一句經典對白:「Yo!駛乜驚呀!」劇中,張衛健跳脫的造型以及生動的話語,成了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而「Yo!駛乜驚呀」,就表現出孫悟空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大家還記得,張衛健說這句話時,必然配上一個招牌動作嗎? 

  記得的話,也出賣了你的年齡。 

  

消失的俚語|白頭摩羅

  開埠之初,香港人經常稱印度人為「摩羅差」,現在這個稱呼已很少聽見了,而用「白頭摩羅」一詞的更是少之又少。甚麼是「白頭摩羅」呢?

  不少印度人會在頭上圍上白色的頭巾,他們本來已被稱為「摩羅差」,加上白圍巾也就順利成章成為「白頭摩羅」了。

  當時這些「白頭摩羅」,多從事放小額貸款的工作。他們不算是借貴利,只是借貸三幾亳子予勞苦大眾;又由於他們經常帶着銅銀大的耳環作飾物,所以又得到了「大耳窿」的稱呼。

  「白頭摩羅」的稱號差不多...

消失的俚語|堅過石堅

  形容事情千真萬確、真材實料,有時會聽到有人說「堅唔堅呀?」但是會說「堅過石堅」的,已買少見少了。

  石堅生於1913年,在40年代投身演藝圈,以飾演反派角色為人熟悉,當中以《黃飛鴻》中的「奸人堅」,在演藝界奠定了一代奸人的至尊地位。

  除了演戲了得之外,石堅還多才多藝。他當年是以化妝師的身份首次踏入演藝圈的,曾是「萬能泰斗」粵劇老倌薛覺先的化妝師。

  他也精通北派武術。70年代的武打電影《龍爭...

「攔坦」是何含義?

  你聽過有人形容那些粗俗無禮的人為「攔坦」嗎?這個形容詞現在已不常聽到了,但在年長大叔口中偶爾還會聽到。

  「攔坦」正寫為「蘭單」或「蘭彈」,原來最早時並不指粗劣的人。

  乾隆年間成書的《吳下方言考》,內有紀錄唐朝官員蘇頲的《詠死兔》詩:「兔子死蘭彈,將來掛竹竿,試移明鏡照,無異月中看。」《吳》書注:「『彈』讀若『攤』,狀物之死而柔者,曰『蘭彈』。」

  可見,蘭彈原本是指柔軟之物,而後演變成粗俗詞語,...

「走佬」為甚麼又叫「着草」?

  形容要逃難,會說「走佬」,加一點黑社會風塵味道的,會說「着草」。着草,又寫作「著草」,究竟為甚麼與逃難有關?

  「着」有穿的意思,「草」就是指草鞋。在古時,人們多不穿鞋,只有遠行時才會穿草鞋,因此穿草鞋,就有離鄉別井的意思了。

  草鞋在中國起源很早,在西周遺址中就有草鞋實物,古代俠客、隱士也以穿草鞋為豪:「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風雨任平生。」可見在古時,穿草鞋與離家、遠征有關。

  演變下來,原本豪俠穿草鞋遠...

涼風有信 秋月無邊

  內地一個綜藝節目曾邀請了張衛健作嘉賓,他在台上的表現,有媒體事後以「起雞皮」來形容。 

  事緣張衛健在台上重現當年他主演《鹿鼎記》韋小寶一角時的一段經典台詞。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但我有廣闊的胸襟加強健的臂彎!」他重現當年劇中的語調、表情,以及韋小寶獨有的不羈。有網民聽了雖然感受得到張的出色演技,也為他說出一句過氣的潮語...

「飯圈」新解  

   早前看到一篇報道,標題是「為何『飯圈』戾氣這麼重」。「飯圈」不是吃飯的圈子嗎?為何會有戾氣?

   「飯圈」是指追星族組成的粉絲圈。粉絲是英文的「fans」的音譯而來,泛指一群熱衷於某一事物或者人物的人,當中的「fan」可音譯為「飯」,粉絲群體組成的圈子就被叫做「飯圈」。

   「飯圈」一詞在內地較常見,其以偶像為中心,依托各種網絡社交媒體建構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以「追星」...

特首都用的潮語:「世一」

  「世一奪金!張家朗亞錦賽再封王」、「MIRROR世一!」⋯⋯近年「世一」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新聞報道的標題上,到底「世一」是何解?可以在甚麼情況下使用?

   「世一」其實是「世界第一」的縮略語,意指無與倫比,常用於粉絲對偶像的稱讚,亦可以套用在不同的事物上,例如「世一咖喱魚蛋」,用作歌頌和讚美咖喱魚蛋的美味。除此之外,「世一」亦常被用作讚歎驚艷絕倫的美景。

   「世一」此潮語在香港廣泛使用,早在2021年度已榮登Google香港熱搜第一位,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