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為甚麼這樣寫?

  我們寫「二十」,為甚麼又可以寫成「廿」?

  中文大學的網上「漢語多功能字庫」就有精簡的解釋。

  甲骨文由兩個「十」字合併成「廿」,本義就是「二十」。《說文》:「廿,二十并也。古文省。」也就是說,甲骨文「廿」為兩個「十」相連,又或可以寫成「卄」。甲骨文「廿」用作數詞,指二十,《甲骨文合集》曾經出現過:「廿牛」、「入廿」,指貢納了二十(塊龜甲)。

  戰國的竹簡亦有記錄。《郭店簡 · 唐虞之道》中提及「古者聖人廿而冠」,意指古代聖人二十歲時行冠禮,象徵正式成年。

  有趣的是,「廿」字可以寫成「念」,宋人題開業寺碑有「念五日」,顧亭林認為是「以廿為念,始見于此。」即是廿五日的意思。

  延伸閱讀:亂噏廿四 

 

 

番鬼佬月餅

   香港是一個華洋雜處之地,有不少中西結合的文化,跟中秋有關的就有「番鬼佬月餅」的說法,這俗語是甚麼意思呢?

  所謂「番鬼佬月餅」,就是將中西兩個不同的元素結合而成。「番鬼佬」是指外國人,「番」這個詞在古代社會就是用來形容外族,特別是一些離中原甚遠的外族,帶有野蠻、沒文化之意。

  以往香港有不少英國人在此地生活,由此本地華人會以「番鬼佬」形容他們。至於月餅,英語就是「mooncake」,剛好發音與廣東話「...

「着衫」是古代用語?

  穿衣服,廣東話又可說成「着衫」。當中代表穿上的「着」字,原來是沿用古時用法。

  漢代《樂府詩集·木蘭詩》中說:「脫我戰時袍,着我舊時裳。」這首著名的木蘭詩中,描述木蘭脫去戰時軍袍、穿上舊日衣服的場景,當中的「着」,就是「着衫」的意思了。

  元代馬彥良的《一枝花·春雨》也有這個字:「穿一領布衣,着一對布履。」此處的「着」就是「穿着」或「穿上」。

  不過如今普通話口語中,較少用...

消失的俚語|念五兩

  假如現在問人甚麼是「念五兩」,可能並沒有多少能夠答得上。「念五兩」是甚麼意思呢?

  清朝至民國時,在省城廣州有很多妓寨(院),娼妓盛行,因此有很多跟妓女有關的俗語出現。昔日的恩客不乏與妓女日久生情、而帶走妓女的情況,這種情況經常被人取笑,「念五兩」就是這個意思了。

  為甚麼叫「念五兩」呢?

  「念」又可等作「廿」,「念五兩」又可以稱作「廿五兩」,以一斤為十六両計,「念五兩」就是...

消失的俚語|跑馬射蚊鬚

  數年前,在銅鑼灣有一家名為山旯旮的餐廳,店內有一塊巨大的以霓虹光管設計的大字牌,寫上「跑馬射蚊鬚」,到店內的食客都紛紛打卡,將相片放上社交平台,一時成為網紅地標。「跑馬射蚊鬚」是甚麼意思呢?

  形容事情困難重重,會用「難過登天」、「Mission Impossible」,而在上一代廣東人,則有一句頗生動的形容詞 ,就叫做「跑馬射蚊鬚」。

  所謂蚊鬚,就是蚊子的腳,因為蚊子身小腳長,小腳看起來有點像胡鬚,所以粵語便說成「蚊鬚」。

  想像一下蚊鬚那麼幼小,即使神射手亦很難用箭射穿,更何況是...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

  中文有趣的地方,在於相同的字會因不同的詞性或讀音,變化出不同的意思,有時還會令人捧腹大笑。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

  「明明明明明白白喜歡他」中,涉及的字都很簡單,但整句連在一起卻讓人摸不着頭腦。

  貼士:「明」與「白」,除了是動詞外,還可用作名詞當中。

  若「明明」與「白白」都是名詞,指的是兩個人的話,意思就明顯得多了。

  全句的意思其實就是:「明明(人名)明明(明顯)明白(知道)白白(人名)喜歡他」。

  猜...

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我們說話時,有時會遇到相同的字連在一起,聽起來有趣,但看起來就不太容易明白。   網上就曾有這樣的一句話讓網友瘋狂討論:「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加上前一句,或許較容易理解全句的意思:「還好我走快了兩步,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前兩個「上上」是動詞,「趕上」的意思,第三個「上」字是「去」的意思,最後那個是名詞,指的就是「上海」。

  呼之欲出,全句意思就是:「幸好我快走兩步,要不然就趕不上去上海的車了。」

  延伸閱讀:小龍女:我想要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