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8/06/2023
看這幾幀歡欣的照片:穿着日本傳統服飾、頭戴安全帽的男子高舉「祝貫通」的木製標語,載歌載舞,又用小木錘敲打米酒桶,氣氛儼如日本祭典。其實這些相,並不是在日本拍攝,而是在大老山隧道的貫通典禮拍攝的。
全長3.9公里的大老山隧道,曾經蟬聯「香港最長行車隧道」接近30載,直至2019年及2020年,先後被4.8公里長的龍山隧道和約5公里的屯赤隧道超越,才跌落第三名。
今年(2023年)6月,是大老山隧道通車32周年,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條隧道的發展史。
大老山隧道1991年開通 每日6萬架次汽車使用
1991年6月26日通車的大老山隧道,是新界居民出入市區的主要幹道,在新冠疫情之前,每日都有約6萬架次汽車通過。
大老山隧道始建於1988年的隧道,當年耗資20億元、經歷3年時間興建,項目由金門西松聯營公司投得發展;由於西松建設乃日本公司,在施工典禮上引進日本傳統,故才有猶如日本祭典的畫面出現,當年主持儀式的港督衛奕信亦有穿上日本服飾參與。
沙田新市鎮落成 建大老山隧道改善通往九龍交通
1970至80年代,香港的新市鎮基建進行得如火如荼,沙田作為第一批落成的新市鎮,首當其衝面對人口壓力;特別70年代中,沙田首兩個公共屋邨瀝源邨及禾輋邨入伙後,來往市區的交通需求急增。
在大老山隧道落成之前,新界東居民只能透過獅子山隧道和大埔道往來九龍。
根據資料,自1977年起,來往沙田及九龍的交通流量每年大增12%。為了紓緩交通擠塞問題,政府遂在80年代拍板興建大老山隧道。
延伸閱讀:香港新市鎮|填海發展沙田 面積達42個維園 沙田人口冠全港!
大老山隧道工程下 兩萬名竂屋居民搬遷
不過大老山隧道興建及落成初期,曾引起不少爭議。
由於隧道工程涉及面積廣,導致鑽石山、大磡村及牛池灣一帶有多達20,000名居於竂屋的居民受影響;其中鑽石山元嶺村居民,因為不滿政府未能助他們覓地搬村,去到布政司署抗議,焚燒收地賠償通知書。
而大老山隧道通車初期又被指空氣質素差,令俗稱「熱狗」的非空調巴士司機及乘客,需在行經隧道時戴上口罩和面罩阻隔污染物。
延伸閱讀:重溫2012年「熱狗」退役最後一夜! 香港巴士全線冷氣化
雖然如此,大老山隧道開通後,無疑拉近了新界和市區的距離。新界東居民經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接駁東區海底隧道,便可迅速到達港島,大大提升出行便捷。
作為連管沙田及鑽石山的重要管道,大老山隧道亦見證兩區急速變遷。
延伸閱讀:香港隧道|興建獅子山隧道為了解決制水?
大老道隧道見證歷史 鑽石山沙田巨變
昔日大老道隧道鑽石山的出口,放目盡是參差不整、密不透風的簡陋寮屋;隨着竂屋清拆,大老山隧道開通,鄰近道路及房屋基建上馬,鑽石山變得面目全非。
由1990年代,鳳德邨、荷里活廣場及星河明居落成,千禧年代志蓮淨苑重建開幕,仿唐式設計的南蓮園池啟用,隧道這頭喚然一新。2020年屯馬線貫通後,舊日寮屋地段搖身一變超級轉車站,交通四通八達。
延伸閱讀:明星蓋的廟宇?仿唐式還是日式風格?一文看清志蓮淨苑由來
發展北部都會區 進一步完善新界東交通
至於大老山隧道另一端出口沙田,更是滄海桑田。80年代中,沙田人口不過36萬人,如今幾近倍增至約70萬人,成為全港18區中最多人住的地區。
隨着北部都會區發展在即,特區政府將進一步完善新界東與市區之間的道路基建,包括興建一條接駁城門隧道公路、青沙公路與沙田路的主幹路,推展粉嶺繞道(西段)項目,又會擴闊和改善大老山公路、西貢公路和獅子山隧道等,紓緩新界東現有及潛在的擠塞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