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翪瘟雞」何解?

  有時在路上有人橫衝直撞,旁邊行人就會破口大罵:「成嗰翪瘟雞!」(翪與中同音),到底是甚麼意思呢?

  「翪」這個字,在《爾雅·釋鳥》出現過:「鵲鵙醜,其飛也翪。」「翪」就是鳥展開雙翼上上下下亂飛的樣子,原意是指鵲鵙樣子醜陋,連飛的姿態都亂作一通,非常不像樣。

  到了現代,人們也就把步履混亂、橫衝直撞的人,也形容為像鵲鵙一樣的「翪瘟雞」了。

  延伸閱讀:「草雞」不吃草 

醟醟哋 VS Wing Wing哋

  一班朋友吃喝暢飲,酒過三巡有醉意,有人就會形容自己「有點暈,Wing Wing哋」,「Wing Wing哋」其實正字為「醟醟哋」,「醟」同樣音「Wing」。

  在《抱朴子·內篇·論仙》中有這個字,「覆溺者不可怨帝軒之造舟,酗醟者不可非杜儀之為酒。」意思說覆舟遇溺,不要怪責當初發明造船的人,同樣自己喝醉,不要怪責釀酒的人。就是指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把責任推卸給人,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是上策。

  延伸閱讀: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愁 

儃世界 vs 嘆世界

  常聽到人說:「中了六合彩就好了,可以嘆世界!」「嘆世界」,正字應該為「儃世界」,粵音炭,意思是從容、休閒的樣子。

  「儃」這個字出現在《莊子· 外篇·田子方》:「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意思指有一位畫師最後才來到,卻神態自然,從容不迫,絲亳沒有尷尬的樣子,接受旨意後,也不恭敬站立,就回到館舍去。

  「儃」,就是形容閒適樣子,包括儃茶、儃咖啡、儃香煙、儃冷氣。以後大家可別用錯字了。

  延伸...

「穊撻撻」與呂后有關?

  有沒有試過,當煮粥熬過了火,粥變得極為秥稠,就會不禁說「杰撻撻一鑊粥」。「杰撻撻」的正字真的這樣寫嗎?

  「杰撻撻」正字應該是「穊撻撻」。穊,音杰,《說文解字》中,「穊,稠也」意思就是濃密、濃稠。

  這個「穊」字,在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也出現過:「深耕穊種,立曲欲疏;非其種者,鉬而去之。」

  這句話還與呂后有關。據說公元182年,呂后舉辦一場酒宴,席間劉章趁着酒興唱出了一首諷刺呂后的歌,就是「深...

㷫烚烚

  夏天快到了,太陽出來會有「㷫烚烚」的感覺。究竟「㷫烚烚」是甚麼感覺呢?

  「㷫」(hing3,粵音:慶)。《集韻》:「火乾出也。」意思是出現灼熱的感覺;《說文解字注》亦提到:「上出為乾,下注則為溼。」火從下而上燃燒,熱氣向上,這就是「㷫」的意思。

  「烚」(hap6,粵音:洽),《集韻》提到,烚是火一般的樣子,疊字「烚烚」就是用來形容火的形態。因此,㷫烚烚用於形容火正...

年初五 趕五窮 迎財神  

   農曆年初五有甚麼習俗?就有「趕五窮」的習俗。

  「五窮」,又稱為「五鬼」,是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單從字面便知「五窮」是負面東西,在唐代大文豪韓愈的《送窮文》中便提及「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必須要送走。

  那麼,在年初五要做甚麼來「破五」呢?通常人們會早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打掃衛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臘月三十到...

「攔坦」是何含義?

  你聽過有人形容那些粗俗無禮的人為「攔坦」嗎?這個形容詞現在已不常聽到了,但在年長大叔口中偶爾還會聽到。

  「攔坦」正寫為「蘭單」或「蘭彈」,原來最早時並不指粗劣的人。

  乾隆年間成書的《吳下方言考》,內有紀錄唐朝官員蘇頲的《詠死兔》詩:「兔子死蘭彈,將來掛竹竿,試移明鏡照,無異月中看。」《吳》書注:「『彈』讀若『攤』,狀物之死而柔者,曰『蘭彈』。」

  可見,蘭彈原本是指柔軟之物,而後演變成粗俗詞語,...

囡囡

音︰naam4 naam4

       音︰naam4 naam4。意思是指小女孩,但粵音讀「南南」,而非「女女」。

     「轉眼間,你囡囡已經長大了不少﹗」指小女孩已經長大成人,婷婷玉立。

       囡字從女及口,本義為小女孩。囡字屬於方言字,蘇滬方言稱小女孩作囡,一般指6-9歲的小姑娘,類似我們常說的寶貝。粵語稱呼小女孩也有「囡囡」之說。粵語「囡」應與「南」、「男」等字同音。

      清.王應奎《柳南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