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電話粥  

   今時今日人與人之間互相通信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網上傳訊工具進行,不少人更因為要時刻與人通信而變成「機不可失」的手機族。不過,以往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不少人就喜歡「煲電話粥」。

  「煲電話粥」是2000年前香港人慣常使用的俗語,意思是一個人長時間用電話來聊天。「講電話」又與「粥」扯上甚麼關係呢?為何又不是煲電話飯呢?

  「煲」是長時間的煮食的方法,是粵菜烹調技巧中重要一環。

  通過「煲」的過程,可將食材徹底煮熟以及慢慢地熬煮食物,令其味道更香濃。因此,廣東人煮粥的方式較多使用煲的方法,令粥更入味可口,口感更為軟滑。

  久而久之,有人便借用煲粥這個長時間的烹調手法,用來形容一些人長時間地打電話,所花的時間就好像「煲粥」一樣長時間。

  延伸閱讀:「撥個輪」認識香港文化 那些年的撥輪電話 

「撒手鐧」還是「殺手鐧」?  

  若大家看過武俠小說,通常高手都會有一些看家本領,往往在生死決鬥時能制敵取勝,在廣東話俗語中會稱為「殺手鐧」。然而,也有聽說過「撒手鐧」這個說法,到底哪一個才對?

  鐧,其實是一種古代兵器。《現代漢語詞典》對「鐧」有以下解說:「金屬制成,長條形,有四棱,無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至於撒手鐧這個說法,就關係到一個歷史人物,他就是唐初名將秦瓊(秦叔寶)了。

  在小說《隋唐演義》中,「鐧」是他專屬武器,掌中這對金裝熟銅鐧,號稱「黃驃馬馬踏黃河兩岸,熟銅鐧鐧打三洲...

「水過鴨背」與「水澆鴨背」

  廣東話有一句俗語,叫做「水過鴨背」,意思就是比喻事過之後沒有留下一點痕迹。以往一些家長在責罵孩子上課不留心聽書,但孩子們往往對父母這種責罵也似乎多是水過鴨背,沒有留下一絲印象,當作耳邊風。

  那麼為甚麼水過鴨背不會留下痕迹呢?這是與鴨子身體結構有關。鴨子尾巴下面即屁股有一個尾脂腺,鴨子會用嘴啄出一些油脂,再梳理身上的羽毛,將油脂擦到其羽毛上。因此,鴨子的羽毛便能保持光潔不透水,使游泳的時候不會吸水,游得份外輕鬆。

  不過,也因為羽毛上有油脂,因此一旦有水沾上了羽毛也會迅速滑走。後來廣...

「阿崩」的歇後語有幾多?

  猜一猜:如果有人有生理缺陷,例如天生崩口、崩牙,他吹起簫來,會有甚麼效果?答案就是口會漏風,一定未如理想了。

  於是,就有「阿崩吹簫,嘥聲壞氣」的歇後語,形容人白費功夫,最終沒有結果。

  不過,也有人說歇後語是「阿崩吹簫,離晒大譜」,因為天生崩口的阿崩,吹起簫來跟不上曲譜的節奏,會偏「離」曲譜,就變成「離譜」了。

  「阿崩叫狗」又為何會「愈叫愈走」?這是因為阿崩是崩口或者崩牙,發音不準而造成的。阿崩其實是...

歇後語「老王賣瓜」 下一句是甚麼?

  「老王賣瓜」,或稱作「王婆賣瓜」,歇後語是「自賣自誇」,即是自己誇獎自己所賣的東西。

  這句說話來自一個宋朝時期的民間傳說。老王,姓王名坡,又被人稱為王婆(本是男兒,因說話多而被稱為王婆)。他本是西夏人,宋朝時期因邊境戰亂頻繁,因此到了宋朝都城汴京,繼續其老本行:賣瓜。

  他種植及出售的不是中原人所熟悉的瓜,而是來自家鄉一帶的哈密瓜(當時稱為胡瓜)。

  然而,住在中原的人並未見過哈...

食貓麵 識貌面

  形容打工仔被老闆無故責罵,會說「食貓麵」,它的由來是?

  「食貓麵」這句廣東話俗語意思是被罵、捱批評,是由「識貌面」演變過來的。「貌面」即是臉色嘴臉,而讓人「識貌面」本是指板起臉孔給人看,展露不悅的臉色讓對方知道自己有所不滿。由於有見罵人者的面色一般都不太好看,因此後來就有人就以「識貌面」去形容被狠狠批評的情境,久而久之人們就以「識貌面」的諧音「食貓麵...

網絡白目

  在廣東俗語當中,我們會以「反白眼」來形容及表現失望、無奈等,原來在閩南語當中(主要是台灣閩南語),也有俗語與白眼有關,那是甚麼呢?       

  答案是:「白目」。閩南語當中的「白目」,與廣東俗語的「反白眼」在意思上有頗大分別。「白目」直接的解釋就是雙眼只有眼白,沒有瞳孔的眼睛,也就是有眼無珠的意思。因此,「白目」在閩南語中,會用來形容搞不清楚狀況、不識相、亂說話、自作聰明的人。而這種人,往往是最容易闖禍。 

  還有一個網絡用語是由「白目...

傻眼

  近年很流行迷因圖這種網絡文化,可是那些圖有時會被一些網民說是會讓人看得「傻眼」。

  「傻眼」就是愣住的意思,多用於表達無法置信的震驚,單從字面就很容易了解到,就是看了就傻了。在廣東話當中可能我們較少會說這個詞,但在普通話當中這就是一個常用詞。

  作家馬南邨曾在其60年代的作品《燕山夜話·從三到萬》中用到「傻眼」一詞:「殊不知他根本還不曾入門,只學會一、二、三,對於所謂『六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