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蟹」有甚麼好「扮」?

  秋風起,正是享受美食的季節,當中不少蟹類正值當造之時,供應又充足,正合一眾吃貨們的心意。「蟹」對廣東人而言,除了是美食外,也經常出現在日常話語當中,「扮蟹」就是其中一個常用俗語。

  在廣東話俗語中,「扮蟹」通常有假裝,即是以假示人的意思。但至於裝甚麼呢,在不同情況便有不同的用途。

  「扮蟹」其中一個意思,來自蟹是一種入水能游、出水能走的生物,更有一雙蟹鉗攻擊其他生物,橫行的步姿予人橫行霸道之感。所以,社會上會用「扮蟹」來形容一些人耀武揚威、吹噓成性的人,也就是一些與「蟹」一樣,打橫行的人,與「扮嘢」意思相近。

  另外一個意思,是市場的檔販為防止被蟹鉗所傷,會將蟹鉗綁起,而大閘蟹更會被人五花大綁,因此從前賊人被抓後,警察會把他們綁起来,會稱為「五花大綁」,亦會被說為「扮蟹」。

  延伸閱讀:浙江話:不要做「大水蟹」

良藥苦口利於病 忠言逆耳利於行

  「良藥苦口」,即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但卻有利於治病;「忠言逆耳」,教人從善的說話多數是不太動聽的,甚至令人感到不舒服,但卻有利於改正缺點。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出自《史記·留侯世家》中的故事: 沛公劉邦起義,十萬義軍順利進入咸陽城,直搗咸陽宮。劉邦被宮中的美女珠寶所吸引,樂而忘返,他的連襟兄弟樊噲勸他離去,但他卻不從。

  直到張良入宮直諫,嚴厲地痛斥劉邦一頓,並說:「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請沛公聽樊噲言。」劉...

閻王易見 小人難纏

  「閻王易見,小人難纏」是說,越是位高者,越是待人和善;越是小人物,反而越喜歡刁難別人。

  這句話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閻王好見,小鬼難當,旁邊若有人幫襯,敲敲邊鼓,用一個錢,可得兩錢之益。」

  這個說法套用在現實中,「閻王」就是用來指代大人物或負責人,「小鬼」則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真正的大人物,其實面色和善又好溝通,辦事效率也快,反倒是一些無名小卒,喜歡刁難百姓...

「賓虛」和「趁墟」

  在新冠疫情出現之前,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經常舉行國際級大型活動,場面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常。老一輩的香港人,通常會以「賓虛咁嘅場面」來形容。

  「賓虛」,在廣東話中有人山人海、場面宏大的意思。

  這個說法有說是源自於1959年出品的美國電影"Ben-Hur",這電影中文譯名叫作《賓虛》,「賓虛」這個詞,其實是戲中主角的名字。

  這套電影在上世界50年代上映,由於當時沒有後期特技,所以在場面上絕對稱得上是特大製作。當時製片公司動用超過萬名...

「藏蒙哥兒」這遊戲你一定玩過

  無論時代如何進步,小朋友們的遊戲都依然好簡單,只要大家到公園看一看,都會看到小朋友們相互追逐着捉迷藏。

  在北京話當中,捉迷藏有一個特別的說法,叫作「藏蒙哥兒」,也叫作「藏貓兒」、「藏矇格兒」、「藏覓歌兒」。

  「藏蒙哥兒」中的「蒙哥」跟歷史中的蒙古大汗蒙哥沒有關係,而「蒙」字,其中一個說法指是從「盲」字演變過來。

  明代徐昌祚所著的《燕山叢錄》末附〈長安里語〉記錄了一些當時的北京詞彙,當中有載:「...

年初五 趕五窮 迎財神  

   農曆年初五有甚麼習俗?就有「趕五窮」的習俗。

  「五窮」,又稱為「五鬼」,是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單從字面便知「五窮」是負面東西,在唐代大文豪韓愈的《送窮文》中便提及「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必須要送走。

  那麼,在年初五要做甚麼來「破五」呢?通常人們會早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打掃衛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臘月三十到...

四川方言「管你錘子事」

  四川方言不是人人都能聽懂,而且罵起人來也很特別,甚至會帶很多「架撑」(工具)。

  「錘子」用來打架可以是殺人武器,用來吵架威力也很強。四川人說「管你錘子事!」你就最好別多管閒事。

  「牙刷」,四川話就有牙擦擦的意思。「你曉得個牙刷兒!」即是說你懂什麼呢!

  四川人如說你說「毛線」,就是不贊同你的話。據說以前只說「毛」,後來才加上「線」。

  四川話也多用叠字,例如有「水垮垮」(...

豈殊蠹書蟲 生死文字間

  「書蟲」即古文中的蠹(粵音:dou3)魚,又稱為「書蟲」或「蛀書蟲」,本是指一種會蛀蝕書籍的蟲子,後來卻衍生出不同的含義。

  將一個人比喻為「書蟲」,有時是褒義,有時卻是貶義,需要視乎語境和情況而定。把熱愛閱讀的人說成「書蟲」,相信是與「書蟲」愛書的特性有關。這種蟲子生活在書本中,非常愛書(愛吃書),準確來說是愛吃紙張,而愛閱讀的人常流連於書本,這樣的行為與「書蟲」的習性頗為相似,因此人們會將「書蟲」來形容愛閱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