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0/08/2022
近日經常看到有人在燒街衣,走過足球場又見到搭建戲棚,準備上演神功戲,便知道盂蘭節臨近。明天是農曆七月十四日盂蘭節,又稱鬼節,不過原來盂蘭節正日應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而不是七月十四日。
盂蘭節源自目連救母 超渡亡魂化解孽障
盂蘭節是由農曆七月十五日子時開始,亦即七月十四晚上11時至七月十五凌晨1時,所以很多人就將七月十四視作為盂蘭節。
為何會有盂蘭節?眾說紛紜,其中一種說法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知道去世的母親在地府變為餓鬼,便用法力將飯菜送給母親,但送到口邊即化為火焰。後來目連便集合眾高僧舉行大型拜祭儀式,超渡一眾亡魂,也化解母親的孽障。
盂蘭節開鬼門關 點止得七月十四
這個傳說流傳後世,漸漸演變成為民間習俗。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關便打開,地府的鬼魂便到人間遊蕩,於是人們會供奉雞鴨、焚香燒衣,拜祭鬼魂,化解其怨氣,直至農曆七月三十日鬼門關關閉才結束。
而農曆七月,坊間的團體或組織會舉辦盂蘭勝會或打盂蘭醮,於本港多個地方都會搭建臨時棚架,舉行法會、上演神功戲等,吸引不少市民觀賞。香港早期的盂蘭勝會是由潮州人引入,在二次大戰後,很多潮州人來港謀生,主要是在碼頭和貨倉做勞力工作,我們常稱為咕喱。他們多屬同鄉,聚居在同一社區,而在死後無人祭祀,成為孤魂野鬼,於是在世同鄉便會行好事,超渡一班「好兄弟」,同時拜祭神靈,及向祖先表達孝道。久而久之,每年盂蘭節,他們就在社區發起舉辦盂蘭勝會了。
盂蘭勝會上演神功戲 前排留座畀邊個?
盂蘭勝會一般分為三個部分:請神、神功戲和派米。簡單來說,請神儀式會由古廟或會址請出神像,運到會場安放到神棚,沿途有人提燈籠、打鑼鼓,祈求平安,又會灑水撒米驅穢氣。
然後,農曆七月十五日至十七日會上演3天神功戲;神功是做功德的意思。一直流傳神功戲是給遊魂野看的,所以最前兩排座位都會留空着,不准任何人坐。不過,這或是誤解。有說,這些位置是留給一班為盂蘭勝會出錢出力的人士,惟他們往往因事忙未能赴會欣賞演出而已。神功戲通常會請來戲班演出粵劇或潮州戲,目的讓先人接受功德,又得到娛樂,同時街坊也可以欣賞同樂。
盂蘭勝會傳承中國傳統思想 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盂蘭勝會後,都會有派發平安米的活動,意旨救濟貧民,為先人積福。現在派平安米,已變成給長者祈求健康和平安的習俗。2011年,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更與大坑舞火龍、長洲太平清醮,以及大澳端午龍舟遊涌,齊齊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盂蘭節看似平常不過的傳統節日,其背後卻蘊藏中國人的傳統思想。祭祀祖先亡魂,毋忘盡孝道;祭祀無助遊魂,發自愛心與同情心,也是積德行善的行為。
當你看到街上飄盪着燒街衣的灰燼時,毋須心存恐怖想象,做好事、存好心,何懼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