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

  近年很流行迷因圖這種網絡文化,可是那些圖有時會被一些網民說是會讓人看得「傻眼」。

  「傻眼」就是愣住的意思,多用於表達無法置信的震驚,單從字面就很容易了解到,就是看了就傻了。在廣東話當中可能我們較少會說這個詞,但在普通話當中這就是一個常用詞。

  作家馬南邨曾在其60年代的作品《燕山夜話·從三到萬》中用到「傻眼」一詞:「殊不知他根本還不曾入門,只學會一、二、三,對於所謂『六書』等起碼的知識一點也不懂,所以他父親叫他給姓萬的親友寫一個請帖,他就傻眼了。」意思是指那人的兒子只學會一、二、三,他卻要兒子寫請帖,兒子於是目瞪口呆。

  近年台灣網絡上還流行一詞叫「傻眼貓咪」,這詞源自一宗毒品案件,毒品的包裝上印有藍色貓咪圖示,下方搭配了「傻眼」兩隻大字,此後「傻眼貓咪」就成為了形容事件令人「傻眼」的網絡用語了。

 

 

金坷垃  

  大約在十幾年前,有一個被內地網民大肆嘲笑的廣告,推銷一款叫「金坷垃」的肥料添加劑,由於廣告內容誇張又土氣十足,成為內地網民惡搞及揶揄的對象,甚至連中國台灣地區的電視台也有相關報道,絕對是一代網民的集體回憶。

  「金坷垃」這個名字,意思就是「如黃金的坷垃」。坷垃這個詞,原是女真語,女真人入主中原後,坷垃一詞融入河南、山東、山西等黃河以北地區各地方言當中。坷垃在女真語中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團結,作動詞用;二是泥土塊的意思。隨着時間變遷,坷垃成為了河南、山東、山西等地的一個土話,通常來形容泥土。

  由於上述產...

拋媚眼

  眼睛是心靈之窗,可以流露不同的情感,有時勝過千言萬語。擁有一雙迷人的眼睛是不少人所渴望的,有些人更能用一個眼神就可以顛倒眾生,也有不少女生通過眼神傳情達意,因而引伸出「拋媚眼」的說法。

  所謂「媚眼」,意思就是嬌媚迷人的眼睛或眼神。在古代不少文人也將「媚眼」放進文學作品當中,例如隋代詩人的詩《後園宴》中,其中兩句是「媚眼臨歌扇,嬌香出舞衣。」另外,唐代文人張祜的詩《贈內人》:「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唯看宿燕窠」也有使用「媚眼」此詞。

  至於「抛媚眼」,廣東話有時稱為「拋生藕」,通常...

無眼屎 乾淨盲

  不少人認為過去的事沒甚麼值得留戀,也沒甚麼值得後悔,因此這些人會在一段戀情結束後,將與對方有關的東西扔進垃圾筒內,實行來個「無眼屎乾淨盲」。

  「無眼屎乾淨盲」這句廣東話俗語,是有着眼不見心不煩的意思。至於如何解讀這句俗語,坊間流傳了不同的版本。其中一個版本是據說盲人多眼屎,如果「無眼屎」,便不是真盲而是裝瞎,用作比喻對某些事情只當作看不見,是不想過問的意思。

   另一個說法是指人有眼屎便會弄得眼睛不舒服,因此沒有眼屎的時候,即使是盲也...

仇人見面 分外眼紅;恩人相見 分外眼青

  足球新聞常會以一句「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來形容位處同一城市的兩支球隊的對賽。「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這句俗語,是指一對仇敵相遇時出現近乎失控的情緒狀態。

  所謂的「眼紅」就是二人都被對方激怒而呈現出來的激動樣子,因為人類情緒激動的時候,全身血液運行加快,有可能使眼睛的微絲血管膨脹,令眼白出現紅血絲,因而有「眼紅」情況。因此,有人便以這個生理反應來形容仇人相見的瞬間,意指當敵對的雙方彼此相逢時,格外怒不可遏。 

  這一句特別多用來形容同一地方的兩支球...

相關標籤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裏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

「動物」方言有哪些?

  中國方言中,不乏以動物來揶揄人,像扮死狗、像豬一樣蠢等,大家知道哪些呢?

  浙江台州盛產海鮮,到當地食蟹就好,不過若被人說是做「大水蟹」,就是說你隨波逐流;說你「死白蟹」,就是說你一無是處。同時,要小心別做「攪塘烏魚」的人,即專搞破壞的人;也要提防「浮頭魚」,即非常糊塗或專搞破壞的人。

  武漢人吵架必出「個斑馬」,也有人說這不真昰罵人,只是表達不爽和憤怒的心情而已。總之...

打咗珍可以去見soon仔!

   「打咗珍可以去見soon仔!」還記得在疫情期間,在宣傳長者打疫苗的廣告片中,一位100歲婆婆說了這句話嗎?

  「打珍」其實是「打針」,「soon仔」是「孫仔」,全句意思是:打了針便可以去見孫仔了。當時「soon仔」還一度成為潮語。

  這位婆婆說的方言近似台山話,但又算精準,因為台山話的「仔」叫「doi」,「靚仔」台山話發音為「靚doi」,因此「孫仔」的在台山話的發音為「soon doi」。

  說起台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