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

  形容人虛有其表,沒有真本領,可以用「沐猴而冠」這個成語。

  沐猴指獼猴。沐猴戴着帽子裝扮成人的模樣,比喻只有外表或地位,並無真本領,也可形容壞人裝扮成好人。

  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楚漢相爭期間,西楚霸王項羽率兵進入秦國首都咸陽後,屠殺城裡的百姓,殺害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並且放火燒掉宮殿,然後帶着到處搜括而來的珠寶和婦女要回故鄉去。

  此時,有人跟項羽說:「關中這個地方,山河四面圍繞,是天然屏障,土地肥沃豐饒,首都建在這裏可以稱霸中原。」項羽回答說:「人富貴了不回故鄉,就好像晚上穿着漂亮的衣服外出,誰看得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那個人便跟其他人說:「聽說項羽這個人,就像個性急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沒有遠見成不了大事,現在看來果然是真的。」結果話傳到項羽的耳裏,就把那個人殺掉。

  後來「沐猴而冠」被用來指性情急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比喻人虛有表象,沒有遠見和內涵。特別用來比喻人的急躁。

五味雜陳

  形容人生,我們會寫「百味人生」,不過,「百味」可以說是由「五味」混合出來的,所以亦有人會說「五味雜陳」。

  五味,即酸甜苦辣鹹,是舌尖上最直接的體驗。

  「酸」代表人生中的辛酸與努力,如參加運動比賽前付出的準備和汗水;「甜」代表人生中的幸福感覺,如跟相愛的人組織家庭、新生命的來臨等;「苦」代表遇到的痛苦與磨難,面對失敗、困難、病痛、死別等;「辣」代表遇到的意外和令人激動的事情,有刺激的,也有興奮莫明的...

不成功便成仁

   「不成功便成仁」這句話是針對「幹大事」的人來說的。凡做事便有風險,幹大事的人要堅持不懈,過程中可能面對不少困難,甚至丟掉性命。然而,縱使不成功,卻能成就仁義。

  這個「仁」是出自萬世師表孔子所寫的《論語》。在孔子心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則、標準和境界。簡單來說,「仁」是「仁義」、「仁德」;深入點說,「仁」的核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要達到這等標準真的並不容易,因此可能要奉上生命,「捨身取義,殺身成仁」。

  ...

千金難買心頭好

  你有沒有「千金難買心頭好」的經驗?

  「心頭好」就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既然喜歡,就把它買下來,因此買的是快樂,因而被形容為「千金」也難以買到的好東西。

   語出明·馮惟敏《商調·集賢賓·題長春園》:「好弟兄宦業成,老夫妻福壽全,喜的是千金難買子孫賢。」這裡說的,是子子孫孫的賢孝,當然是「千金」也難以買到的,值得高興。

   將「子孫賢」...

才高八斗 Vs 學富五車

  形容別人學識淵博,才智過人,我們可以用「才高八斗」或「學富五車」來形容,這兩個成語出自不同典故,但意思相近,但為甚麼我們會用「八斗」、「五車」來形容才學滿滿的人呢?

  古時,一石有十斗,如果佔了八斗,可真是厲害了。這人是誰?便是相傳能七步成詩的曹植。南朝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如此看來,謝靈運對曹植的才學推崇備至,對自己當然也有一定的自信。

  後來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比喻文才高超的人。唐.詩人李商...

相關標籤

吳牛喘月

  「吳牛喘月」這個成語,與天氣炎熱有關?具體是甚麼意思呢?

  「吳牛喘月」典故最早出現於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佚文》,「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此句意思是吳地(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牛生性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因懼怕酷暑而嚇得氣喘不已。

  此外,南朝《世說新語》中也有相關的故事,一位名為滿奮的大臣,從小生活在南方,特別怕冷,在洛陽冬...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某年在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見到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百姓,治癒了很多...

「汗流浹背」與「汗出沾背」

  人們常以「汗流浹背」來形容天氣炎熱或是工作辛勞。

  不過,原來「汗流浹背」這成語並不單是指天氣熱或工作辛勞,而是有另一重意義。「汗流浹背」原作「汗出沾背」,出自《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漢文帝劉恆即位後,原來的右丞相陳平認為太尉周勃平定呂氏之亂,鞏固漢室的天下,功勞比自己大很多,於是自願將群臣之首的右丞相位置相讓,自己降為地位較低的左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