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1/05/2022
首架量產型C919客機已於2022年試飛,即將交付航空公司。說到C919,一直有人認為它的零部件主要外購,只是「中國組裝」,但其實C919國產化率已達60%,且將繼續提高,直至完全國產化;它此刻最需要補足的,是一顆「中國心」(國產引擎)。
C919與737MAX屬同一級別
C919是中國繼上世紀70年代「運-10」後,傾力研製的第二款大型客機。為甚麼中國要自行研製大型客機,用專家的話說是「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涉及到國家戰略安全」。
與生於特殊年代的「運-10」不同,C919既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設計,更是面向市場。
它的研發始於2008年,第一架原型機2015年11月完工,2017年5月5日在上海首飛,之後製造商中國商用飛機又陸續完成了5架原型機用於測試和驗證,2022年5月試飛的首架量產型客機,是C919序列的第7架,編號B-001J。
很多人都知道,C919的「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有與空中巴士(Airbus)、波音(Boeing)形成「ABC」鼎足的意思;它的第一個「9」寓意天長地久,後面的「19」,則代表它的最大載客量為190座。不過190座只是最大載客量,一般情況下,它只會安排158至168個座位。
還需要說明的是,對「大型客機」的定義,中國和西方有不同。中國把150座以上的客機稱為大型客機,而國際航空體系則是300座以上。所以與C919相比較、相競爭的西方客機,應該是座位數相若波音737MAX和空中巴士A320neo,而非波音787之類廣體客機。
C919座位更寬 艙內噪音更低
事實上,除了座位數量外,C919的38.9米全長、0.78至0.8馬赫巡航速度、72噸起飛重量等很多指標,也與737MAX和A320neo基本型屬同一級別(737MAX和A320neo有多個衍生型號,與基本型有相當差別。
航程方面,C919的4,075公里雖相對較短,然而作為面向中短程航線的客機,已足以滿足需要,要知道從北京到新加坡的直線距離,也只是4,400多公里。
延伸閱讀:280座 航程1.2萬公里 CR929客機或2023年首飛
當然,C919有很多具備競爭力的後發優勢和特點,例如它採用鋁鋰合金等先進材料,以減輕自身重量和增長壽命;它採用中國自主設計的超臨界機翼,能減低阻力;它配備更先進的航電系統和引擎,運作經濟性更佳.....。
這些「理工科」內容一般乘客未必能理解,大家日後乘搭C919時更能直觀感受的,是它的機艙寬度較737MAX和A320neo大,座位寬度增加,更加舒適。還有它的艙內噪音降至60分貝以下(西方同類飛機約80分貝),艙內空氣也因新型空氣分配系統,比其他客機新鮮。
C919僅一成零件國產?已成歷史
話說回來,C919雖然是由中國自主設計、中國擁有它的完全知識產權,惟質疑它是「外國零件,中國組裝」的聲音卻一直存在;有人則提出,雖則零部件全球採購是正常做法,惟在當下國際環境中,C919卻可能被西方「卡脖子」。
情況真是這樣嗎?
誠然,在C919研發之初,當局定下的國產化率只有區區的10%,那時候連鉚釘、輪胎等看來不怎麼高科技的部份,都要從外國採購。
這高度依靠外國的情況後來已有很大改變。2017年,C919的國產化率增加到30%;到2022年,它的國產化率提升到60%左右,一些較關鍵部件,例如機體、機翼、起落架、燃油系統等,中國都能自己生產,故說C919是「中國組裝」並不準確。
況且總裝大型客機也絕非易事,目前除了C919的設計和生產商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外,全球僅有3家公司擁有獨立組裝的能力。
C919配套國產引擎研發有進展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C919剩下的40%零部件,目前仍依賴進口,當中就包括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卡脖子」的飛機引擎。
目前世界主要飛機引擎生產商都在西方,C919所用的LEAP-1C引擎,是CFM所生產,該公司就有美國背景,是美國通用電氣和法國賽峰所合資。
是否有突破這困局的方法?肯定是有的。中國研製中的「CJ-1000A」(長江-1000A)客機引擎已有相當進展,未來將成為C919的「中國心」,而其他諸如飛控系統等核心設備,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亦努力攻關之中。
當局曾明確表示,C919最終會實現100%國產。
最後補充一點,2022年5月試飛、編號B-001J的一架C919,買方是中國東方航空公司。該公司披露的資料顯示,C919單價為0.99億美元。
要注意的是,0.99億美元只是「目錄價」,客機實際的成交價都會有一定折扣,以波音737為例,其成交價一般在5,000至6,000萬美元之間。因此C919真正售價是多少,相比競爭對手是否有優勢,仍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即將交付的首架C919首飛取證工作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