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管你錘子事」

  四川方言不是人人都能聽懂,而且罵起人來也很特別,甚至會帶很多「架撑」(工具)。

  「錘子」用來打架可以是殺人武器,用來吵架威力也很強。四川人說「管你錘子事!」你就最好別多管閒事。

  「牙刷」,四川話就有牙擦擦的意思。「你曉得個牙刷兒!」即是說你懂什麼呢!

  四川人如說你說「毛線」,就是不贊同你的話。據說以前只說「毛」,後來才加上「線」。

  四川話也多用叠字,例如有「水垮垮」(拖泥帶水)、「做事梭邊邊」(遇事退縮)、「吃飯疊尖尖」(好吃懒做)等。

「剃頭挑子」下一句是甚麼?

  「剃頭挑子」是從前街頭理髮匠所攜帶的「工具箱」,從清朝時出現。「剃頭挑子」有一句歇後語,大家知道嗎?

  清朝男人的髮型是剃掉前面的頭髮,將後面的頭髮梳成一條辮子,這種髮型需要專人來打理,於是「剃頭匠」就出現了。

  剃頭匠走街串巷,吆喝「剃頭嘞」,顧客便在路邊坐下理髮。

  「剃頭挑子」,就是剃頭匠的扁擔挑子,用以攜帶理髮用的工具。

  通常,挑子的一頭放着剃頭梳辮的工具,如剃刀、梳子,篦子等;另一頭則...

「廣東人唱京劇」下一句是甚麼?

  有聽過京劇的朋友,都會感受到京劇的唱腔、發音與粵劇很不同。那麼,「廣東人唱京劇」會是怎樣的體驗?

  京劇以「中州韻」和「湖廣音」為標準,融合北方官話的咬字發音(如翹舌音、兒化音),與廣東方言(粵語)的語音系統(如九聲六調、無捲舌音)差異極大。

  廣東人若未經過訓練唱京劇,容易將方言習慣帶入,形成不倫不類的唱腔了。

  於是,就有了「廣東人唱京劇—南腔北調」的歇後語。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古人在清明節掃墓,是怎樣的情景?

  宋代高翥《清明日對酒》:「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將清明節掃墓的場景形象地展示出來。

  首兩句「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描繪了清明時節的典型場景。詩人站在遠處,看到南北山頭的墓地密布,人們紛紛前來祭掃,場面繁忙而莊重。一個「紛然」寫出了祭掃人群...

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古代農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為甚麼呢?

  傳統上,清明節的天氣,預示一年的農耕,是人們十分重視的重要節氣。

  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諺語,就是「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意思是清明這天如果放晴的話,就預示整年作物豐收、牲畜興旺;相反,清明節下雨的話,各種果樹和作物,產量品質便受到很大的傷害了。

 

相關標籤

「爸爸」的由來

  大家會怎樣稱呼自己的父親?

  「父」:是由象形文字演變而成的,意思是一雙拿着工具的手。至於拿着甚麼工具則有兩種說法:一、棍棒,用以管教子女;二、斧頭,代表勞動工作,兩者都反映父親在家中的角色。

  「爸爸」:由「父」與「巴」結合起來,「巴」意為「附着」、「黏着」,形象地描繪孩子爬到父親背上、黏著在父親腿上的情景。1945年,上...

「大刀闊斧」與「大馬金刀」

  一個人辦事果斷而有魄力,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意思就是操刀時一刀落下,絕不拖泥帶水。   另一個類似的成語,則有「大馬金刀」,形容一個人豪爽、氣派。

  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大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皺,說:『你怎麼這麼俗啊?起來!』」這裏的姑娘就予人豪爽、氣派的感覺。

  不過,「大馬金刀」也可形容一個人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在清代《崖山哀·漢奸》當中便有用上這個俗語:「你再別說甚麼野蠻文明,安國提起這兩...

「白鴿轉」與「白鴿眼」

  電視劇《下流上車族》成為網民們討論焦點,劇情誇張荒唐,笑中帶淚。其中一幕就是主角的小女兒在外國因殺了一隻白鴿烹調成乳鴿,而被開除學籍及註銷簽證。   白鴿的象徵意義,對外國人和中國人大為不同,而廣東話也有不少和白鴿有關的俗語。

  廣東話中有「白鴿轉」這說法。白鴿轉的意思就是兜一圈又回來。在古代白鴿多為養鴿,它們被訓練成往外飛之後又懂得飛回來,古代飛鴿傳信就是利用鴿子的這種習性來通信,因此廣東人便有「打個白鴿轉」的說法,來形容走了又回來。

  除此以外,廣東話俗語還有「白鴿眼」的說法,鴿子的一雙眼睛是長在頭上的兩側,因此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