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罟不入洿池

  香港人好喜歡到離島遊玩,南丫島是當中熱門勝地之一。其中,很多人行的路線,就有從榕樹灣走到索罟灣了。大家有沒有留意到索罟灣的「罟」字,也是一個比較少冷僻的字呢?

  「罟」(音:古),是網的總稱,可以是捕魚或捕鳥的網。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七下.釋器》:「罔謂之罟。」疏證:「此罔魚及鳥獸之通名。」

  「罟」也可解作法網。《詩·小雅·小明》:「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罟」作為動詞的話,意思就有撈起的意思,如「我拿杓子將麵罟起來。」

  孟子有一句名句:「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不要用細密的漁網在池塘裡捕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能夠成長。孟子主張合理發展,令老百姓「養生喪死而無憾」,這就是仁政的開端。

割韮菜

   「割韮菜」是內地用語,主要用在中國股市裏。「韮菜」就是散戶,被大戶舞高弄低後,金錢已被「割掉」,類似廣東話的「割禾青」、「劏羊牯」、「劏水魚」等。然而,背後意思又不盡相同。

   先理解「韮菜」的特性。「韮菜」是一種堅韌的植物,農夫拿刀切斷菜葉,不多久又會再長出來,然後又被農夫收割。種得好的韮菜,一年可以割四、五茬。

   股市的本質是「大起大落」。「大起大落」循環不斷,散戶就像田裏的韮菜,不停被大戶舞高弄低,不斷被收割。要避免當「韮菜」,就必須培養獨立見解,人棄我取,才...

金鑰匙 Vs 銀鑰匙

   說人家在大富大貴的家庭出生時,多會說「含金鑰匙出世」來形容,但亦有人說「銀鑰匙」,究竟是含金還是含銀呢?

  「含銀匙出生」源自英語Born with a silver spoon。早於14世紀,銀勺系列已在歐洲出現。文藝復興時期,富有人家流行將銀匙作為嬰兒受洗的禮物,這樣的習俗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仍然保留。

  西方人都認為含著銀匙出生的嬰兒都會幸福,因此從16、17世紀開始,西方傳統小孩彌月之喜的禮物...

可吃又不可吃的:甑

  我們談論過西貢近浪茄灣的郊遊勝地罾棚角咀,原來在罾棚角咀一遠處,有個一個外形似飯團的三角小島,那個區域叫做飯甑洲。飯甑洲的「甑」,也是一個比較冷僻的字,不過,就與「飯」很有關係。

  「甑」在古代是一種煮食器材。

  「甑」(音:曾或贈)是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置於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

  有一個成語為「甑塵釜魚」。甑、釜,皆為煮食炊具。這個成語指漢朝書生范冉,因為家境清貧,很久沒有燒飯,以致蒸飯的炊具積滿塵埃,鍋子生蠹魚, 比喻生活極為清寒困苦的意思。...

罾:魚網也  

  疫情嚴重,遠足已成為香港人疫情期間的主要戶外活動之一。在西貢近浪茄灣的罾棚角咀,因長期受風浪侵蝕而形成了壯觀的海岸景色,有「千柱海岸」之稱,疫情期間吸引了很多人到來郊遊。 

  朋友把在罾棚角咀的風景照放上個人網絡平台,不少人都好奇罾棚角咀的「罾」字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字。

  「罾」是一個生僻字,音「曾」,解作魚網。

  「罾」字乃形聲字,從四(網),從曾,其本義是一種用木棍或竹杆做支架的魚網。《說文》:「罾,魚網也。」《莊子·胠篋》:「釣餌網罟罾笱之知多,則魚亂於水矣。」

 ...

相關標籤

閻王易見 小鬼難纏

  「閻王易見,小鬼難纏。」是說,有時候地位更高者或許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歡刁難別人。

  這句話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閻王好見,小鬼難當,旁邊若有人幫襯,敲敲邊鼓,用一個錢,可得兩錢之益。」

  這個說法套用在現實中,「閻王」就是用來指代大人物或負責人,「小鬼」則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時直接與大人物對話,或許更好溝通,辦事效率也高;反倒是無名小卒更喜歡刁難人,往...

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古代農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為甚麼呢?

  傳統上,清明節的天氣,預示一年的農耕,是人們十分重視的重要節氣。

  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諺語,就是「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意思是清明這天如果放晴的話,就預示整年作物豐收、牲畜興旺;相反,清明節下雨的話,各種果樹和作物,產量品質便受到很大的傷害了。

 

汆:放東西入水

  「氽」和「汆」二個字簡直像雙生兒,驟眼看來十分相似,但實際是一個「水」從「人」,一個「水」從「入」,意義也不一樣。

  「人」在水上的「氽」,代表飄浮;「入」在水上的「汆」,又代表什麼呢?

  「汆」(音:村、味)從「入」從「水」,本義是入水。把東西丟進水裏,或人潛入水中。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八:「(男孩子們)還比賽潛水,將身子汆進水肚。」就是把身體潛入水中的意思。

  「汆」水,現引伸為烹調方法,把食物放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