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廊老闆到策展人 當代中國藝術之父張頌仁

撰文︰潘少權

  張頌仁,被稱為把中國當代藝術帶到國際藝壇推手。在中國藝術界眼中,張頌仁既是藝廊老闆、又是策展人,更是「中國當代藝術之父」。早年曾策劃「星星十年」(1989)、「後89中國新藝術」(聯合策展) (1993)、「聖保羅雙年展」中國展 (1994)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展 (1995) 等,於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功不可沒。

改革開放 引領中國藝術前衛發展

  愛以唐裝打扮,起初鍾情中國書法及文人賞石等傳統藝術;1980年代,中國剛改革開放,當香港台灣收藏家仍集中於中國傳統繪畫如中國水墨時,他為台灣著名雕塑家朱銘及香港畫家陳福善舉行展覽。1989年,張頌仁舉辦了「星星十年」展覽,邀請一班中國前衛藝術家回顧中國當代藝術的10年發展,獲得空前成功。

張頌仁2020年底把其重要珍藏拍賣。此乃張曉剛創於1989至1990年,此博物館級钜作無論在藝術家的個人成就層面,或藝術史宏觀層面上都極具意義。此作為張曉剛早期作品中僅兩幅三聯屏之中尺幅較大之作,擺脫早期的浪漫主義元素,為其後《血緣》系列的獨特美學意涵留下伏筆。此作自1990年代初迄今,首度以完整三聯屏亮相拍場。(網上圖片)

  1980年代中國,那時社會、政治和文化正發生翻天覆地巨變;亦是那個年代,人的視角也不再一樣了,看世界和看自己都有了全新的意見和意義。改革開放,一個充滿機會、不斷創新、無限想像的年代。

張頌仁較早前的拍賣作品之一。出自張曉剛筆下極具標誌性的《血緣》系列之巔峰時期,罕有地以人物全身構圖。張曉剛的劃時代《血緣》系列深蘊中國文化的家庭觀念,在複雜的當代中國身份建構下,探討記憶、主觀性、家族聯繫等概念。(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極具標誌的當代中國藝術品-張曉剛 血緣系列 

  藝術家的創作代表著中國藝術創作和思想發展的重要時期,而張頌仁早著先機,可說眼光獨到。他收藏的作品,凝聚了1989年以後中國幾個主要的藝術概念。

  1993年1月策展「後89中國新藝術」是中國當代藝術面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當年中國藝術家沒人認識,他把這些作品買回來,先作展覽,他沒有賣掉它們,時間令它們變成珍貴收藏,亦讓他成為今天重要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

張頌仁較早前的拍賣作品之一。創作於1994年,即《面具》系列正式誕生的一年。此作為曾梵志最早期的面具作品之一,畫中人物臉部、雙手及犬隻的血肉之色,令人聯想起曾梵志《肉》和《醫院》系列的猩紅色調。曾梵志的 《面具》系列為中國當代藝術典範,呈現國家迅速發展進程下的集體焦慮感。(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破億成交的當代中國藝術家曾梵志

把當代中國藝術 帶到國際舞台

  「後89中國新藝術」,可說是在中國大陸以外地方,舉辦第一次當代中國視覺藝術巡迴展覽,將中國當代藝術家帶到國際舞台。展覽由1993年1月全球巡展,涉足澳洲、加拿大和美國等不同地方,部分作品則去了新加坡及其他地方,長達5年。

  張頌仁與不少現時炙手可熱的中國當代藝術家識於微時。「1990年代初,我與栗憲庭一起拜訪曾梵志,那時他住在協和醫院附近的一幢破舊建築物的閣樓,每天他可以看到病人進出,人們活在痛苦和生活壓力的陰霾下,對他來說正好象徵著自己當時的處境以及他在社會上看到的情況,亦啟發了他創作著名的《醫院》系列。」

  雖然曾捲入一些和畫家間小風波,卻無損他為當代中國藝術的貢獻。

後八九中國新藝術宣傳單張。(網上圖片)

「一個人等於一支樂隊」 7歲結他神童Miumiu爆紅

當代中國藝術家劉野:成長被紅色覆蓋

「網紅還是老的好」李子柒回歸 詩意田園生活傳播傳統文化

善用香港文化與建築特色 呂慶耀的設計意念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