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8/12/2021
撰文︰華思齊
聖誕節普天同慶,但對於1953年的香港,卻不是那麼值得慶祝。因為香港歷史有名的「石硤尾大火」,正正是在這年的平安夜發生。
二戰結束移民湧入 簡陋寮屋引發社會問題
二戰結束後,香港人口急增,大量移民湧入,無處容身。他們在山邊搭建木屋(又稱寮屋),雖然簡陋,但總算有瓦遮頭。
寮屋背後的社會問題 衞生治安差且火警頻生
50年代中,寮屋居民數量佔香港總人口約一成。隨着非法搭建的寮屋區逐步擴大,引伸的社會問題亦隨之浮現。這些以鐵皮及木材搭建的寮屋,一家挨一家,衞生惡劣,有時要幾百人共用一條街喉,區內亦缺乏街燈,治安欠佳;由於沒有電力供應,很多居民只可以偷電,經常令電線超出負荷,火警頻生。
點火水燈燒着棉胎 引發石硤尾大火
位於深水埗大埔道山腳的石峽尾寮屋區,是當時其中一個人口密集的區域。1953年平安夜晚9時,白田村一戶居民在燃點火水燈時,不慎燒着棉胎,由於正值冬季風乾物燥,受風勢影響,火勢迅速蔓延至石硤尾村、窩仔村及大埔道村,火場延綿45畝,逾千寮屋盡付一炬,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大災難。
石硤尾大火燒足6個鐘 5萬多人受災
當時港九消防局一共出動20多條消防喉灌救,惟大火足足燒了6個鐘才受控。事件導致5萬多人無家可歸,成為香港歷史上其中一次最嚴重的火災事故,逼使港英政府進行房屋改革。
延伸閱讀:「瞓街」輪候買樓花 香港房屋問題至今未解
石硤尾大火促成當時政府發展公營房屋
大火後,港英政府積極取締寮屋區,翌年(1954年)隨即設立徙置事務專員,統籌全港徙置區興建,同年成立半獨立的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廉租屋,提供備有獨立廚房及自來水的單位,改善基層居住環境。
石硤尾大火的反思 為日後公屋政策奠基礎
隨着1957年香港首個廉租屋邨北角邨落成,60年代政府加快興建徙置區及廉租屋,對紓緩基層住屋壓力發揮積極作用,亦為70年代的「十年建屋計劃」、發展新市鎮,及往後的公屋政策和發展,奠下堅實基礎。
延伸閱讀:公屋富戶政策真的幫到基層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