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站|天宮課堂第一課 王亞平時隔8年再開講

  2021年12月9日下午3時40分,萬眾期待的第二次「太空授課」正式開講,中國太空人王亞平再次化身太空教師,為大家上一場生動的太空物理課。作為中國打造「天宮課堂」品牌的第一課,這次太空授課充分利用了中國太空站的科教資源,可以很好地向大眾普及太空和物理知識,增長見聞。

 

中國太空站|天宮課堂開講 中國科技館設置主教室

  今次天宮課堂面向全球直播,地面「主教室」設在中國科技館內,另外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都設有分教室,邀請青少年直接和太空人作交流。

中國太空站第一次太空課堂正式開始,三位太空教師在課堂上亮相。(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課堂的一開始,地面課堂的主持人首先介紹了本次課程的基本內容,並向大家展示了中國科技館的鎮館之寶,包括神舟一號飛船的返回艙實物、中國太空站天和核心艙1:1結構驗證件實物等等。其後,現場還播放視頻,回顧了神舟十三號乘組升空和出艙活動的瞬間。

太空課堂在地面上設有1個主課堂和4個分課堂,其中一個分課堂設在香港培僑書院。(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終於來到激動人心的天地對話環節,王亞平老師首先請出一同授課的翟志剛老師和葉光富,然後開始詳細介紹中國太空站內的工作生活場景。

  王亞平從工作區漂浮到生活區,詳細介紹了太空實驗機櫃、3人各自的睡眠艙、以及廚房區等等。之後王亞平還利用太空自行車,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鍛煉四肢。

太空人王亞平透過天地互動,向學生演示太空環境中如何循環用水。(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之後到翟志剛和葉光富出場,翟志剛為大家介紹了太空人特別穿著的「企鵝服」,制服在胸口、大腿、小腿等部位都設有特殊的束帶,可以幫助太空人保持肌肉緊繃,減少失重造成的肌肉流失問題。

  然後太空人葉光富展示如何在失重條件下,對細胞的生長發育進行研究,探究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中細胞的活動和地球上有何不同。

太空站與地面課堂進行天地互動,地面學生時實向太空中的太空人提問。(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中國太空站|地面課堂積極提問 太空人展示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

  輪到地面課堂提問環節,第一位學生向太空人請教,在失重環境下能否如常行走。由王亞平在旁協助,葉光富展示了在太空中由於失重狀態,太空人並不能如常行走跑步,而是以漂浮的狀態移動。接下來,葉光富還示範了如何在太空中不藉助任何工具實現轉身,以及轉身的速度會因手臂張開、阻力增加而轉慢。

  第二位來自香港的學生,提問太空人的用水問題。王亞平隨即展示太空失重環境下,浮力消失和液體表面張力現象,並且解釋了透鏡成像原理。

  有趣的是,王亞平中途將泡騰片放入水球內,但因為浮力的「失效」,水中產生的氣泡並沒有浮上水的表面,而是停留在水球內部且很難消散。

太空環境中浮力會消失,王亞平透過天地直播展示相關實驗。(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太空教師王亞平展示水膜張力實驗。(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王亞平和葉光富在太空中展示水球光學實驗。(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太空人向地面的同學們展示泡騰片實驗,並與地面同步實驗進行比較。(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完成演示環節後,便是最後的天地交流環節。來自廣西、澳門、四川的學生還分別就太空站上的生活提問,3位太空人依次回答了太空站內如何製造氧氣、太空人睡眠時如何固定,以及太空中晝夜更替等問題。

   至此,中國太空站的首堂太空授課就圓滿結束,不少在場學生都表示太空人的各項演示和解答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也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究太空知識的熱情。

中國太空站|太空授課質量提升 天宮課堂有望定期開展

  時隔8年,中國航天團隊再一次將課堂設置在無垠的太空,完成中國太空站作為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的「首秀」。不同的是,這次太空授課相比第一次,授課的空間更大,天地通訊的質量更高,令青少年可以和太空人進行充分的互動。

  據了解,「天宮課堂」作為中國航天打造的教育品牌,預計之後會定期開展太空科普教育,屆時由在軌的太空人演示更多、更新穎的物理實驗,一些青少年設計的太空實驗優秀方案也有望在今後的課堂中得到展示。

要順利開展太空授課,關鍵是要保證通暢的天地通信鏈路,確保視像視頻清晰和不停頓,這就需要「天鏈」中繼衛星、空間站、地面測控站密切配合。(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中國航天|太空站第一課開講 全程直播靠「天鏈」

中國航天|中國太空人2033年登陸火星 來回三年

太空站裏如何理髮?王亞平靠這款「神器」換新髮型

中國航天|太空站第一課開講 全程直播靠「天鏈」

中國太空站將開展太空課堂 王亞平老師再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