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8/11/2021
香港人對潮汕文化和美食,應該不陌生,那麼被稱為「潮汕文化符號」的廣濟橋,大家去過嗎?位於廣東潮州古城東門外的廣濟橋,已有近千年歷史,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可以「變形」:中間一段浮橋由船隻搭成,遇到洪水或大船經過,浮橋可以很快「消失」,變成通道,非常靈活,令人讚歎古代工匠的智慧。除了觀賞中國傳統建築藝術,廣濟橋也被視為體驗潮汕民俗風情的好去處,橋上近年開設了「非遺集市」,重現古代「一里長橋一里市」的盛景。
廣濟橋:近千年歷史 三形態獨一無二
廣濟橋曾名「湘子橋」,明朝時更名為「廣濟」,取「廣濟百粵之民」的寓意。其始建於南宋年間(公元1171年),至今仍留有宋代橋墩,與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福建洛陽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
廣濟橋全長超過500米,橫跨韓江,自古就是廣東、福建的水路要道和商貿中心,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一座橋有三個形態,集「樑橋、浮橋、拱橋」於一體,在中國古橋中是獨一無二。
橋樑中間一段,是由18艘船連接成的浮橋,長約97米,以鐵索固定,平時供市民行走。如果遇到洪水,或有大船要通過,就將鐵索解開,非常靈活,被著名橋樑學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啓閉式橋樑」。
靠近兩岸的石樑橋上,建有24座橋亭,風格古雅,形態各異,所謂「二十四樓台二十四樣」,盡展傳統建築之美。
廣濟橋亭「街市」 展現潮汕民俗風情
這些橋亭不僅可以讓途人遮風避雨,曾經也是繁忙的「街市」、茶樓、酒肆,有人賞景,有人賣藝,有人在算命,有人在做生意,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潮汕市井生活圖。近年,潮州當地政府在廣濟橋上開設了非遺展覽和「非遺集市」,展示潮州木雕、陶瓷等非遺項目,再現古代「一里長橋一里市」的盛景。
歷史上,廣濟橋曾多次進行修築,從宋代建造第一個橋墩,到明朝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可以說是凝聚了古代工匠幾百年的建築智慧。
經歷了近代的戰亂和動盪,1949年前夕,這座千年古橋已經殘破不堪,1958年時曾進行加固及重建,改為鋼架橋樑。2003年,潮州政府對廣濟橋進行全面修繕,按照明朝建築風格進行修建,成為今天大家看到的風貌,成為潮汕旅遊必去的地方。
在橋上遠眺古城,可以看到岸邊有一座恢宏的三層古建築,那是潮州的另一個地標:廣濟樓,其始建於明朝,是潮州七城樓之首。
行走在廣濟橋上,可以飽覽山水之秀、建築之美,還可以體驗潮汕民俗風情,無怪有人說,「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延伸閱讀:盤點最美中國古橋 帶你夢回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