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舉辦盛事為何叫「東道主」?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一個地方舉辦某項盛事,這個地方就叫做「東道主」,這個用法怎麼來的呢?跟「東」這個方向有關嗎?

  春秋時晉文公和秦穆公聯軍包圍鄭國之都,鄭大夫燭之武決心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分化對方,以退敵軍「東道主」一詞則與此事有關 

  據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游說秦穆公,說秦國和鄭國之間隔着晉國,秦國恐怕很難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到頭來獲益的一定是中間位置的晉國。 

  而秦國在西,鄭國在東,要是秦國能留下鄭國,讓其作為秦的「東道主」,即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使者來往需經過鄭國,如有所缺,鄭國定會提供協助,對秦並無害。 

  最終秦穆公被燭之武說服,單方面跟鄭國簽訂了合約,晉文公無奈只能退兵,「東道主」一詞亦流傳下來。 

  最初「東道主」確是含有東方的意思,其後泛稱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做東也有了請客的含義。到了現代,「東道主」在中國文化中更逐漸通用於國際交往,特別是國際體育賽事中。 

趣談中國文化|為何說「買東西」而非「買南北」?

趣談中國文化|古代男子也愛化粧打扮?

趣讀中國文化|「宋詞元曲」是用來唱的?

趣讀中國文化|「黃花閨女」與「黃花」有甚麼關係?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農曆八月,又是華人最具節日氣氛的中秋節。提起這個節日,我們除了會想起食月餅、玩燈籠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輩之間流行一些中秋傳統節日的習俗或禁忌?其中一項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會有個疑問,就是為何一個講究團圓的節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參與的活動?先說「男不拜月」,原來在古代民間,月亮多數用來形容女子,屬於陰柔的代表,是故象徵陽剛以及正氣的男子自然就不適合祭拜月亮了。

  與之相應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樣道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戶都會祭拜灶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