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 女為悦己者容

  意思是志士為了解自己的人而犧牲,女士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打扮。這話出自戰國時代四大刺客之一豫讓,其背後是一個可歌可泣的復仇故事。

  晉國俠客畢陽的孫子豫讓起初替范氏和中行氏做事,但並未受到重用,後來投靠晉國的智伯,得到對方的器重。

  後來韓、趙、魏三國在晉陽之戰中擊敗智伯,並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其中趙襄子最痛恨智伯,把智伯殺掉,豫讓有感自己的主子被殺,於是說出了「士兵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話,並展開了一連串的復仇大計。

  豫讓為了向趙襄子報仇,不惜隱姓埋名並假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國皇宮洗刷廁所,掩人耳目。一次,他趁趙襄子如廁時進行刺殺行動,未能成功。趙襄子認為他為主子報仇,是一位義士,於是放走了他。

  上一次行刺失敗,豫讓並未死心,繼續圖謀為智伯報仇。

  他又將漆塗於身上,令皮膚潰爛、甚至吞下炭火,讓聲音沙啞,扮成乞丐,以圖掩人耳目。

  他在市集上觀察多時,摸準了趙襄子出巡時間,終於找到機會再刺殺他,但此次也未能成功。

  趙襄子表示不會再放過豫讓,但對他如此忠心不明所以,豫讓解釋就是難得遇到一位信任自己的主子,卻被趙襄子殺掉,既然如此,「士為知己者死」,他願意為主子報仇而犧牲。

  最後豫讓知道自己已無退路,請求趙襄子給他一件趙襄子穿過的衣服,擊刺多次之後,以示為智伯報仇,其後自刎而死。此事傳揚之後,不少人都被豫讓這種忠義精神所感動。

延伸閱讀:裸婚 愛情與麵包的赤裸考驗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情人節快到了,是時候說一下古代愛情的詩句。古代描寫愛情的詩詞多不勝數,但這二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實在是名句之中的經典。   意思是如果男女雙方是情投意合,認定對方為終身伴侶,即使分隔二地,也不需「朝朝暮暮」:日日夜夜、時時刻刻地想念對方。

  語出秦觀的宋詞《鵲橋仙·纖雲弄巧》。

  話説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但有一天,她偷下凡間,遇見牛郎,跟他相戀並結婚。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他們愛情故事感動了喜鵲,喜鵲們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這二句話蘊藏着做人處事的大哲理。

  這句話意思是說,「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像做「學問」和寫「文章」一樣,非常不容易。

  當今做人處世,除了要有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外,也要有情緒智商(Emotion quotient)及逆境智商(Adversity quotient)等等。很多人有足夠的智商...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出自元末高明的《琵琶記》。意指古人經過多年苦讀,只要一旦高中狀元,便能名成利就,無人不識。放諸現代社會,指的是經過多年的努力而取得成功,也可一舉成名。

   中國的科舉制度始於隋朝,確立於唐代,宋至清朝一直沿用,目的是選賢任能,為朝廷效力。

  要高中狀元並非易事,要經過童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階段。

  因此一般讀書人要經過多年努力,不斷嘗試,才有機會躋身殿試。殿試一般由皇帝欽命大臣主持,考中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合格者皆...

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兩句古語,大家都一定耳熟能詳。從字面上看,「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更勝一籌,你又是否同意這說法呢?

  在務農為生的古代,可以讀書的人比例不多,目不識丁的卻大有人在。

  為了謀生,除了務農之外,很多人會學習不同的技能,如捕漁、製作食物、小買賣,甚至魔術、占卜、雜耍等,知識學習層面非常廣泛,絕對不限於書本,「行萬里路」見多識廣,認識不同類型的人,學習不同層面的技能,絕對有必要,這就可能令古人得出「讀...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某年在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見到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百姓,治癒了很多...

情人眼裏出西施

  愛情使人盲目,每當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一對看似並不匹配的情侶仍能擦出愛的火花,很多時會想到「情人眼裏出西施」這句話語。那麼到底歷史上是哪位人物最先有這樣的體會?

  「情人眼裏出西施」原話出自宋代詩話《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的兩句:「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裏有西施」。本意是指在情人的眼中,對方都如同西施一樣美麗。

  不過,這句話卻是出自一個與愛情完全無關的故事。

  相傳在春秋時期,當時一名居住在越國都城外的樵夫秦仁,機緣巧合地在路上遇到三名正在逃亡的女子。

  三...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