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6/10/2021
10年前今日(2011年10月16日),橫越九龍及香港島的維多利亞港渡海泳(下簡稱維港渡海泳)復辦,喚起不少人的集體回憶。賽事自1978年起中斷33年,因維港水質改善復辦,是繼長洲搶包山後,另一項獲准復辦的香港傳統歷史活動。
香港歷史上首場維港渡海泳 1868年舉行
維港渡海泳在香港歷史悠久,早在香港開埠初期已經有。翻查資料,第一場有紀錄的賽事在1868年舉行,當年只有6名外籍泳手參加。賽事始於九龍半島,確實起點無從查證,終點則設在中環域多利遊樂會(即如今中環大會堂位置),全長約1公里,冠軍用了38分鐘才游過對岸。
香港歷史上的美人魚楊秀瓊 紅遍香港與內地
1906年開始,維港渡海泳變成香港歷史上每年一度的盛事,最初參加者多屬外籍人士,隨着游泳風氣普及,亦開始有華人身影,其中有「美人魚」之稱的女泳手楊秀瓊,於1930年在一項維港渡海泳賽事,以32分39秒破紀錄奪冠,因而廣為人認識。
1922年,華人游泳會更舉辦了首屆華人渡海泳,以紅磡為起點,游至對岸的北角名園海濱,賽事獎牌有個有趣名稱──「神仙牌」,據悉是取自廣東俗語「過了海就是神仙」,非常生鬼。
香港歷史上最長途的渡海泳 橫越長洲與西環
至於香港歷史上最長途的渡海泳,則要數1950年舉辦的一次。賽事由長洲東灣起步,以西環鐘聲游泳場作結,全長16.6公里,共有8名參加者挑戰。他們既要克服長途體力挑戰,也要面對漁民稱為「西北石湖」的強風,還遇上疑為鯊魚的巨魚,最後僅1人以6小時45分完成賽事,他就是長洲居民盧來勝。
除了維港渡海泳,在香港歷史上,不同組織也有在不同地區舉辦賽道不一的渡海泳,例如南華體育會的茶果嶺至阿公岩渡海泳、大埔體育會的吐露港渡海泳、拯溺總會的南灣至淺水灣渡海泳等。
1978年後,維港渡海泳因為尖沙咀海旁建設工程及維港水質惡化停辦,至2011年才重現人前。泳手得在賽事與巨浪暗湧搏鬥,經歷起伏浮沉,堅毅不屈,朝目標進發,最能體現香港人獨有的獅子山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