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30/07/2021
東京奧運正在進行中,中國女排的消息一直備受關注。雖然目前小組賽中,中國隊的成績不似預期,但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國女排依然是奪金大熱。朗平由昔日中國女子排球隊主力隊員,變成為國家隊主教練,不只帶領中國女排屢屢奪冠,更重要的是讓「女排精神」傳承下去。
中國女排傳奇 電影《奪冠》備受矚目
說起女排精神,不得不提講述中國女排傳奇故事的熱血電影《奪冠》,2020年9月於內地上映,票房總收入8.34億元人民幣,且好評不斷,更在香港電影導演會頒獎禮橫掃4獎,包括「最佳電影」、陳可辛贏得「最佳導演」、鞏俐(飾演 朗平)獲選「最佳女主角」及朗平的女兒白浪(飾演 年輕版朗平)奪得「最佳新演員」,獲電影業界認同。
影片訴說幾代女排名將的傳奇事迹,傳遞出「女排精神」的傳承和變化,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能激勵每個中國人。
延伸閱讀:由袁偉民到郎平 中國女排國家隊衝出國際
《奪冠》:背負沉重使命的80年代中國女排
影片回溯至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女排的發展與國家改革開放同步,當時中國女排訓練條件極其有限,亦不如外國有先進科技支援,憑着教練和隊員的刻苦訓練及堅持,在排球場上的血與淚,體現出「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中國女排精神。
在1981年的女排世界盃決賽場上,教練提醒着女排隊員「為了國家,這一場比賽不能輸」,她們也不負眾望奪冠,其後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連冠」隊伍。這不但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實力,更成為凝聚中國人團結的力量,而永不言棄的女排精神亦成為當代人重要的集體回憶。
《奪冠》:中國「女排精神」的傳承與昇華
電影中的郎平像一條橋樑,將幾代女排的集體記憶巧妙地串聯一起。經歷80年代的五連冠後,到郎平退役後成為美國女排主教練,帶領美國隊在北京奧運擊敗中國隊,從中帶出郎平內心對職業道德與愛國精神的掙扎,並細訴多年來中國女排靠着不斷精進,堅持努力而再創輝煌的故事。
自改革開放,中國各方面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愈見富足;加上個人意識抬頭,年輕人也有更多出路選擇,體育背負的意義也有所變化。
電影中,郎平於2013年正式執教中國女排國家隊,提出更具國際視野和加入科技分析的訓練改革方案,同時關注球員精神和心理狀態,讓球員明白國家榮譽重要,「好好享受體育的本身,開心去打球」也是相當重要。此心態上的調整協助中國女球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奪金。
中國女排精神與時俱進,不再是「唯冠軍論」,而是「球可以輸,人不能輸」。以科學、專業、開明的態度,加上尊重個體自由和價值的胸懷去看待體育。這就是時代進步和中國人內心變強大的標誌,傳承下去激勵每代中國人,也構成這部電影珍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