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梁啟超故里新會茶坑村 頂級陳皮之鄉

編輯︰豆子
撰文︰禾末

  背山環水、魚塘成片、良田千畝,新舊屋舍交錯排列,擁有這景象的就是曾在2015年上榜中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的廣東新會茶坑村。新會茶坑村是梁啟超的故鄉,除了外面臨近公路的新牌樓,茶坑村村內還隱藏着一個舊牌樓。舊牌樓後,青磚房、大榕樹及石板巷道有序分佈,散發古樸氣息,彷彿帶領大家踏進另一片天地,穿越歷史,查探茶坑村的底蘊。

梁啟超故居佔地155平方米,為茶坑村以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會茶坑村伴梁啟超成長

  祖籍江門的華僑及港澳台同胞人數眾多,分散全球,因此江門亦有「僑鄉」之稱。當中,新會市更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自北宋時期開始,它就是進士、舉人和兩院院士產出最多的地方,清末年間位於新會以南的茶坑村更成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及學者梁啟超出生及年少時的成長地。

  延伸閱讀:廣州嶺南印象園 「凸」字形屋頂背後蘊藏的嶺南文化

  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的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自幼居於新會茶坑村青磚黑瓦的清代「三眼灶」式建築群。而任公就在居所前的怡堂書室,接受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後來在偶然機會下,他接觸到西方思想,擴闊眼界,並結識了康有為,投其門下,結伴走上改良維新之路。 

  除了為國家出謀獻策,梁啟超亦對中國學術界貢獻良多。他所涉獵的研究範疇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方面都有建樹,其中他在史學研究的成績最顯著,著作更合編成《飲冰室合集》。合集和相關珍貴典籍均在其新會茶坑村故居旁加建的故居紀念館內展示。 

  延伸閱讀:上海豫園九曲橋 木橋變水泥橋見證歷史

旋轉式樓梯從魚池蜿蜒而上,直達這個茶坑村內的梁啟超故居紀念館二樓。(網上圖片)

  梁啟超故居紀念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大師莫伯治先生主持設計,純白色大樓採用中西合璧設計,展現晚清嶺南僑鄉建築韻味。旋轉式樓梯更從魚池水面直達紀念館二樓,仿彿是一條從水下蜿蜒而上的通道,恰到好處地增加建築物視覺感,氣派大方。另外設計師亦巧妙地在建築滲入任公那位於天津的飲冰室書齋的風格,內裏外裏都表達對梁啟超先生的敬意。

  及後梁啟超到北京、天津發展,國內就增加了兩個偉人故居。 

新會茶坑村陳皮值千金

新會柑皮肉兼用,藥食同源,茶坑村陳皮更是價值甚高。(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茶坑村除了是孕育梁啟超等文化人的搖籃,亦是新會重要的文化及經濟命脈。茶坑村素來是優質新會陳皮核心產區。有指茶坑村的立村史,就是新會柑的種植史。矗立在村後鳳山上的凌雲塔,就是最佳的見證。

  凌雲塔又名熊子塔,民間相傳凡是能肉眼看見熊子塔的田地,其出產的新會大紅柑定格外香甜,可陳化出正宗新會陳皮。熊子塔東邊有西江支流匯入,南邊有銀洲湖。匯聚多方淡水資源及含有豐富礦物質的海水,有利培育質量上乘的紅柑。附近的茶坑村必然受惠,能夠出產上等的新會陳皮。

  延伸閱讀:秦皇島景點盡覽古今中外文化 遊歷山海關遺迹 打卡最孤獨圖書館

凌雲塔地理位置優越,美收茶坑村附近的四面風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會茶坑村後山必出文人之塔 果真出了一位梁啟超

  七層高的凌雲塔建於明朝,有400多年歷史,為仿木樓閣式的磚石古塔。塔基以新會特有的紅粉石砌建,再以青磚砌塔身,每層均建有飛檐,以5層交錯砌建的角磚承托,塔頂呈寶蓋狀。 

凌雲塔在茶坑村後的鳳山上歷經四百多年風雨,曾多番修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梁啟超11歲時曾到訪凌雲塔並寫下《登塔》一詩,展現其少年時期的求知慾。由於古塔外型仿如文筆尖挺,因而在明清時期被別稱為「文筆塔」,相信此地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定出文人。果不其然,到清末時期,新會茶坑村真出了一位梁啟超。

  延伸閱讀:肇慶800年中國文化古村 八卦陣防洪又防賊

中國文化|中國四大名塔—難以複製的古代建築技術

中國旅遊|「仙人遺田」白水台 雲南香格里拉的冷門秘景

中國文化|中國六大斜塔 見證歷史及前人建築智慧

漢服潮|今年流行哪種漢服?認識不同朝代漢服 教你穿出個人風格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