㪐㩿

音:lak1 kak1 

意思是不流暢,含糊不清。

       㪐㩿的發音是「甩咳」,這詞語讀上來要清晰準確已不容易,也剛好配合它的意思。㪐㩿指說話不流暢、含糊不清。說話時㪐㪐㩿㩿,可以是語言表達技巧不佳,也可能是編造謊話,所以說起話來總是吞吞吐吐的。 

       英國著名電影The King’s Speech(2010)中的喬治六世正好是㪐㪐㩿㩿的好例子,他發表公眾演說時總是心情緊張兼口吃連連,要請言語治療師來克服障礙。 

       宋代《廣韻》記載:「㪐㩿不穩又不利也」。「㪐」和「㩿」同樣是不穩和不利的意思。這組古漢字原來也有事情不順利,遇上阻滯的含義,也有用來形容道路崎嶇不平。 

撚手

音: nan 2 sau2  意思是拿手。         你有否見過大排檔的餐牌上,寫著「撚手小菜」﹖這是粗言穢語嗎﹖       「撚」字乃是假借字,「撚」字是指把玩、揉搓、撥弄等的動作,在部份場合下不被視為粗口,例如「撚手小菜」即解成拿手小菜,「撚雀」則是飼養雀鳥。       《聊齋...

俹簁

音:naa2 sai1   意思是作事苟且,不認真,不仔細。        打工一族的你,對俹簁這詞語,即使不懂寫出來,也有很有機會聽過。俹簁的發音「乸西」。假若你的上司說你工作俹簁,即代表他很可能將你炒掉!         被形容為人或做事俹簁,幾乎是無一可取的,意思指不求甚解、苟且、馬虎了...

齮齕

音:gi¹ gat⁶  意思是多口駁嘴,言語諸多批評阻撓。        這個詞形容側齒咬噬、咬牙切齒,意思是諸多批評阻撓的意思,是廣州人日常的用語。例如:「做就做啦,咁多齮齕。」         現代人指的是說話上批評阻撓,古代則有行動上實際破壞之意。《史記·田儋列傳》中「且秦復得志於天下,...

豹死留皮 人死留名

  有人說:人的最高成就便是死後能夠「流芳百世」,而在古時,還有一句俚語有同樣的意思,你知道是甚麼嗎?

  這句話就是「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了。語句出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節傳·王彥章傳》:「王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王彥章是五代時期、後梁朝的名將,因善使鐵槍而別名「王鐵槍」。他跟隨梁太祖朱溫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深受重用。梁末帝朱友貞繼位後,後梁遭遇後唐進攻。王彥...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囡囡

音︰naam4 naam4

       音︰naam4 naam4。意思是指小女孩,但粵音讀「南南」,而非「女女」。

     「轉眼間,你囡囡已經長大了不少﹗」指小女孩已經長大成人,婷婷玉立。

       囡字從女及口,本義為小女孩。囡字屬於方言字,蘇滬方言稱小女孩作囡,一般指6-9歲的小姑娘,類似我們常說的寶貝。粵語稱呼小女孩也有「囡囡」之說。粵語「囡」應與「南」、「男」等字同音。

      清.王應奎《柳南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