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大師吳冠中 從具象到接近抽象

撰文︰潘少權

  中國當代藝術大師吳冠中和他兒子,前後4次捐贈400多幅作品,予香港藝術館作永久收藏,充分體現他對香港的濃情厚意。這些吳冠中的作品中,包括「從具象到接近抽象」發展歷程,描繪江南粉牆黛瓦民居的水墨橫幅:《雙燕》、《秋瑾故居》和《憶江南》。

吳冠中心繫香港 與香港藝術館大有淵源

  為什麼中國藝術大師吳冠中對香港情有獨鍾呢?

  香港藝術館可以說是很早就欣賞吳冠中的作品,並在1988年購藏了第一件吳冠中的《樹根》,4年後又購入《鄉情與鄉愁》。1995年香港藝術館舉辦的「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傳統與創新」大型展覽及國際研討會,展覽70多位代表畫家,包括吳冠中作品,以總結中國繪畫史上一段至為重要的發展里程。

香港藝術館1988年購入第一件吳冠中的《樹根》。作品體現吳冠中對生活的事與物有細微的觀察,以其藝術家的慧眼抽取美感元素,展現「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藝術創作境界。(網上圖片)
香港藝術館1992年購入第二件吳冠中作品《鄉情與鄉愁》。當中燕子、粉牆黛瓦及藤蔓常常出現在吳冠中繪畫家鄉江南的畫作中,成為他發展江南系列的重要標記。(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

  此外,藝術館又分別策劃了黃賓虹和吳冠中兩個獨立展覽,以「標記20世紀中國繪畫風格發展脈絡中承前與啟後的兩極」。

  吳冠中個展,名為「叛逆的師承」,吳冠中亦於研討會以「藝術家所起的教化作用」為題作了演講,得到廣泛報道和熱烈讚譽。吳冠中長子吳可雨說:「(展覽和講座)充分體現了香港藝術館重視和認識到他(吳冠中)的藝術價值,以及他的藝術在中國20世紀繪畫史中的學術地位」。

  延伸閱讀:筆法融匯中西 畫壇大師吳冠中與香港「相遇相知」

吳冠中江南水墨畫 展現「風箏不斷線」理論

吳冠中約1986年作《瀑布》,水墨設色紙本,144.9×287公分,吳冠中及其家人捐贈,香港藝術館藏。(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

  吳冠中亦首次捐贈了兩件作品給香港藝術館,其中一件為《瀑布》。但說到他對香港藝術館刮目相看,則是香港藝術館2002年舉辦「無涯惟智─吳冠中藝術里程」的展覽了。它是一個較全面的大型畫家回顧展,展出吳冠中120多件水墨和油畫作品。

  據策展人司徒元傑回憶面對大批展品,如何介紹吳冠中藝術特色,最後以畫家「從具象到接近抽象」的發展歷程作策展主題,這亦是他「風箏不斷線」理論思想的體現。

吳冠中三個「女兒」作品贈香港

吳冠中1981年作《雙燕》,水墨設色紙本,69×138公分,吳冠中及其家人捐贈,香港藝術館藏。(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
2002年「無涯惟智─吳冠中藝術里程」展覽現場,觀眾須穿過兩扇模擬江南民居的窄門進入展室,在調白的燈光照耀下,一堵白牆上依次排列三件同是描繪江南粉牆黛瓦民居的水墨橫幅《雙燕》、《秋瑾故居》、《憶江南》,展示效果不但奪目,更清晰顯示了作品互聯關係中蘊含的美學訊息。(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

  展品中有三件同是描繪江南粉牆黛瓦民居的水墨橫幅:《雙燕》、《秋瑾故居》和《憶江南》,三幅作品其創作時間均距10年,司徒元傑說策展團隊特意設計展陳方式,觀眾須穿過兩扇模擬江南民居的窄門進入展室。在調白的燈光照耀下,一堵白牆上依次排列這三幅作品,展示效果不但奪目,更清晰顯示了作品互聯關係中蘊含的美學訊息。

  延伸閱讀:琴聲征服世界 馬友友:中國文化是我生命一部份

吳冠中2002年曾在香港的維港旁寫生,是他成名後唯一一次公開寫生。(網上圖片)

  吳冠中事後寫下文章,說深受震撼,認為是「有心人當能體會到有異於一般的作品陳列展」,並指出「作者的喜悅莫過於被理解、遇知音」。不錯,香港藝術館的策展團隊,真的認識吳冠中、理解吳冠中、欣賞吳冠中。

  吳冠中把這三幅被他譽為最喜愛的三個「女兒」作品,特別是最代表自己風格的《雙燕》,連同另外十件繪畫一起捐贈給香港藝術館,為當代中國藝術史和博物館界寫下傳奇一章。(三之一)

為抗美援朝義演170場籌款 豫劇皇后常香玉捐獻戰機

半世紀辦案超過8000宗 李昌鈺:一切用物證說話

為省學費讀警校 李昌鈺成「華人第一神探」

前中大教授發現香港獨有植物「秀英竹」 胡秀英研發感冒茶「三冬茶」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