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02/2025 踏入初春,大地生機再現,這句古詩「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便把這樣的大自然情景,表露無遺。具體又如何理解呢? 這句詩出自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以「天街小雨潤如酥」形容春雨的輕柔與滋潤,彷彿大地被一層薄薄的酥油覆蓋,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而「草色遙看近卻無」描繪了草色初現時的朦朧感,遠看似乎已經綠意盎然,但走近卻又難以捕捉。 這種若隱若現的景象正是早春的特點,展現了大自然的微妙變化,令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憂國憂民的杜甫純粹描寫春天的詩句不多,這《春夜喜雨》是其中膾炙人口的一首作品。 《春夜喜雨》全首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燭明;曉看紅溼處,花重綿官城」。 這詩句的意思是:綿綿細雨好像知道時節似的,特意伴隨春風在夜晚悄悄而來,無聲地滋潤着萬物。田野小徑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漁船上的那一點燈光,顯得格外明亮。等到天亮的時候,潮濕...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描寫春天有多樣的角度,可以「聽」的春雨又是怎樣的呢?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出自南宋詩人陸遊的《臨安春雨初霽》。 詩人透過「聽」春雨,寫出了春夜的寧靜與雨聲的細膩;而「賣杏花」的聲音則從聽覺過渡到視覺,讓人聯想到杏花的嬌艷,生動地展現了江南春日的明艷與生機。 「一夜」暗示詩人整夜未眠,可能是因為內心的憂愁;而「明朝」則帶來了一絲生活...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紅杏出牆」大家想到甚麼?這句話原來有「春色滿園」的正面意思,又如何理解呢?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這句詩字面意思是: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盛開的紅杏已經伸出牆外來了。然而,它背後蘊含更深刻的意義和豐富的象徵。 詩人本想遊園賞春,但園門緊閉,無法進入,然而,牆外的一枝紅杏卻讓他感受到滿園的春色。「春色」指的是春天的美景,...
律回歲晚冰霜少 春到人間草木知 春回大地,有甚麼古詩來形容此時此刻的情景呢? 有一句話:「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出自宋代張欒的《立春偶成》。這句詩描繪了立春時節的景象,表達了春天到來的微妙變化。 「律回」指的是陽氣回升,暗示春天的歸來。 「歲晚」是指一年將盡之時,此時冰霜逐漸減少,大地開始回溫。「春到人間」顧名思義,就是指處處瀰漫着春天的氣息;「草木知」則賦...
夜半飯牛呼婦起 明朝種樹是春分 今天是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這一天開始,氣候逐漸回暖,萬物復甦,是春耕的重要時節。有一句話:「夜半飯牛呼婦起, 明朝種樹是春分。」是甚麼意思呢? 這句詩出自清代詩人宋琬的《春日田家》,生動地描繪了春分時節農家的忙碌場景,充滿展現出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 春分前一天夜半時分,農婦人起床餵牛,確保牲畜有足夠體力進行第二天的勞動。同時,農人也會叫醒老伴,一起討論第二天的農事安排。 農夫在這一天最愛種甚麼?原來是種樹。 春分時節,氣溫回...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有甚麼是借春雨而寄情的悽美詩句呢?這裏便有名句:「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它出自誰人之作,又指甚麼呢?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春雨》,全詩如下: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借助春雨的迷濛,烘托出別離的寥落與思念的真摯。當中「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