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漁業給合光伏發電 「漁光互補」是如何實現「雙碳」轉型?

編輯︰王子傑

  全國最大「漁光互補」項目,河北109萬千瓦海塘光伏電站成功併網發電,年均發電量達18.6億千瓦時,大約能夠滿足279萬居民的一年用電量。

  當清潔電力的需求愈來愈高,用地成本卻日益增加,「漁光互補」就成為了另一種解決之道,實現雙贏。

全國最大「漁光互補」項目 每年減排140萬噸二氧化碳

河北109萬千瓦海塘光伏電站是國家第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總投資約65億元。(圖片來源:國家能源集團)

  河北109萬千瓦海塘光伏電站位於河北滄州市,地處渤海沿岸,擁有363個方陣共231萬塊光伏組件,佔地面積約2.6萬畝。該項目是國家第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總投資約65億元(人民幣.下同)。

  該項目併網發電後,每年可節省約56.1萬噸標準煤,減少排放約140萬噸二氧化碳。

  更重要是,該項目可助力當地構建可再生能源新型電力系統。依託滄州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及良好的水產養殖產業,開展海水池塘「漁光互補」綠色生態養殖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研究,構建「漁光互補」綠色生態養殖創新技術體系,探索「能源+海水養殖產業」升級的新路徑。

傳統漁業「雙碳」轉型 「漁光互補」是甚麼? 

江蘇連雲港的一個正加緊施工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所謂「漁光互補」,即傳統漁業養殖與新能源光伏發電兩大產業互補不足、融合發展。利用魚塘上方閒置空間架設光伏板發電,發揮光伏板遮光降溫和抑制藻類繁殖的優勢,進而提高水產養殖產量,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

  事實上,「雙碳」目標下新能源需求大增,但未來發展的一大難題是用地需求限制,需要實現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同時增加清潔能源產出。

  傳統漁業養殖的碳排放以電力使用為主,例如在製冷、急凍方面的用電量較大,還有由照明和智能化檢測養殖設備使用而產生的電力。如何在不破壞生態資源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節能、環保、減排,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中國是最大的水產養殖國家,海水養殖佔據一半以上水產市場,沿海地區分布大量海鮮水產養殖基地,當中不少位於淺海灘塗。但由於地理因素影響,中國的淺海灘塗整體分散化、碎片化,難以建設大型的集中項目,大部分地區處於低效利用甚至荒廢的狀態。

「漁光互補」是一種「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光伏複合項目模式下,可通過在湖泊、水庫、池塘等水產養殖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發電的方式,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打造集約高效的光伏發電新形式,為水產養殖提供充足綠色能源。除利用內陸湖泊水庫建設漂浮式光伏外,灘塗海域也具備建設固定式光伏條件。

  作為生態農業與清潔能源的結合產業,「漁光互補」將是傳統漁業「雙碳」轉型的有效路徑之一。

  延伸閱讀:光伏供電不再望天打卦?深圳建國內首個虛擬電廠管理中心

  延伸閱讀: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何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盤點3大成就

鐵路冷知識之四|鐵路售票官網 「12306」是甚麼意思?

中國鐵路冷知識之三|鐵路車次有講究 為何同一趟列車有兩個編號?

1.5萬顆衛星 手機直連 「千帆星座」衛星互聯網覆蓋全球

中國鐵路冷知識之二|票價低至1元?哪些字母用於普鐵車次?

四川建成全球最大「水光互補電站」 4千米海拔上再造一座「鳥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