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管治上的進步 從「革委會」到「省人民政府」

編輯︰王子傑

  文化大革命期間及結束後一段時間,中國各地方政府或國有單位的組織形式發生重大改變,絕大多數都被帶有軍事管制意味的特殊產物「革命委員會 」取代。

  中國在1970年末推動改革開放,其中一個管治上的重要進步,就是撤銷革委會,並恢復成立有明確分工的「人民政府」。

文革混亂衝擊管治 各地政府改組革命委員會

湖南省在1968年成立「革命委員會」,取代原有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湖南省人民委員會」。(網上圖片)

  以湖南為例,文革期間原有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受到衝擊,統治威信蕩然無存。

  為了控制湖混亂局勢,集大權於一身的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在1968年4月6日正式成立。

  一般來說,革委會由大大小小若干個小組構成,下設大量辦公室或機構,直接接手管理全省所有事情。

革委會是文革時期的特殊產物,令當時的混亂局勢更加擴大。(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革委會的成立,實際上並沒有令漸見失序的文革重回正軌,反而變成了嚴重階級鬥爭更加擴大的產物,甚至是一個將錯誤的階級鬥爭方針貫徹到底的強力工具。

  文革結束後,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國家開始推動改革開放,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改革開放復設「人民政府」 全力推動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後,湖南省的革委會被撤銷,復設人民政府。(網上圖片)

  到了1979年7月1日,全國人大通過決議,將地方各級的革委會恢復為人民政府。各地在完成準備工作後,該年就可以召會人民代表大會,以便實施改組。

  湖南省在1979年底選舉產生新一屆省政府領導班子,革委會的牌匾被拿下,掛上簇新的「湖南省人民政府」牌匾。

  撤銷革委會,恢復和新建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辦事機構後,湖南順利推出大量適應改革開放的工作,重點進行經濟建設,確定一系列調整國民經濟的舉措。

改革開放令政府管治上軌道,湖南市民的生活情況得到極大改善。(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湖南省的經濟發展成績就佐證了省人民政府的工作成效,其中1981年比起1978年,全省工農業總產值增長20.5%,平均每年遞增6.4%。

  此外,湖南全省輕工業總產值在整個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亦由1978年的39.1%上升到1981年的46.8%。

  改革開放使中國在管治上迎來新格局,為日後經濟起飛奠定堅實基礎。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愛國就買國庫券」 細說新中國國債的故事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統購統銷」退出歷史舞台 農民與農產品重獲「自由」

改革開放|「愛國就買國庫券」 細說新中國國債的故事

改革開放|「統購統銷」退出歷史舞台 農民與農產品重獲「自由」

改革開放|為何有「北京路」「山東路」? 援藏工程推進西藏發展

改革開放|包鄭照「民告官第一案」 中國法制改革時代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