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歇後語:徐庶進曹營

  徐庶是三國時期劉備的謀臣,與諸葛亮是好朋友。看中徐庶能力的曹操,希望將其收入麾下,便使出一奸計,迫使徐庶投向自己。歇後語「徐庶進曹營」是甚麼呢?

  曹操的奸計,就是把徐庶母親捉到曹營,並派人模仿徐母的筆迹,寫了一封信給他。徐庶是個孝子,見母親被曹操捉去,於是便向劉備請辭,北上投奔曹操。徐母知道曹操欺騙了兒子來到曹營,一怒之下,自縊而死。

  徐庶見母親自殺,更加憎恨曹操,所以當他到曹營之後就下定決心,不為曹出謀獻策,因此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之說。

  這句話現在則比喻為不善言談或惜語如金的人,與歷史意思頗有出入。

「壕」語新解

  在現今網絡世界中,不但有很多新創作出來的潮流用語,而且不少原來的中文詞語被演繹出新的意思,「壕」就是其中一個。

  「壕」,原本的意思是一道溝,護城河又被稱為城壕;另外在戰場上就有戰壕、壕塹等等。

  不過,在網絡世界中,壕的意思就是「土豪」,即把壕字左右部分分拆出來理解。「土豪」指的是一些喜歡炫富的暴發戶,財大氣粗的有錢人。

  現今網絡遊戲流行「課金」,即在遊戲中消費如購買武器道具等,部分玩家花費甚巨添置過多...

「甩底」原來與吃有關?

  做人做事,最重要就是有交代、守信用。答應別人卻臨時失約,這種「甩底」的行為的確要不得。

  「甩底」,在廣東話當中有失約、失信於人的意思,原來這個說法與廣東的飲食文化有關。

  在古時,廣東人喜以瓦煲作煮食工具,特別是煮粥煮湯時便會用到。然而,瓦煲時間用得長了,煲底因長期受爐灶之火所燒,變得脆弱;重複使用後最終可能底部脫落,那麼原本在瓦煲中煮好的食物也因而倒了出來。

  後來就有人以「甩底...

猜歇後語:秀才手巾

  粵語片中秀才的形象多不討好,例如窮秀才和孤寒秀才等,因為秀才只是成功通過縣試,其身份和地位其實較舉人和進士為低。

  秀才處於古代科舉體系中的最底層,考上了都未必能做官。不少的更因為考不上舉人,而回鄉下教書。窮秀才和孤寒秀才這些別稱,也反映了秀才的經濟條件一般。

  俗語「秀才手巾」也是以秀才的弱勢形象來開玩笑,手巾是汗巾,古時文人雅士隨身帶備。如果秀才用汗巾來包起書本的話, 後果真是「不堪設想」!「書」與「輸」...

海軍鬥水兵

  「海軍鬥水手」這句廣東話俗語與本港足球發展有關。

  在50年代﹐本港有一支由英國駐港海軍艦隻人員組成的足球隊,名叫「海軍」。這支海軍隊曾是甲組足球員,成績每每差強人意,曾多屆在甲組成績包尾,最後更被踢出甲組之列。無獨有偶,同期本港的體育新聞亦以「水」或「水兵」(海軍又可叫作水兵)形容表現差勁的足球隊,標題有:「水﹐水﹐水!銅鑼灣足球賽,海軍又慘敗...

相關標籤

「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是甚麼?

  「孔夫子搬家」這句話,歇後語是甚麼呢?提示:從幽默角度去想。

  孔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辦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的「儒家學說」。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因此,他家中的藏書很多。

  想像一下,當他搬家時,搬的最多就是書。

  因為書的諧音是「輸」,後...

「梁山泊的軍師」下一句是甚麼?

  「梁山泊的軍師」你會想到哪一位呢?這裏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梁山起義軍有一位軍師,叫「吳用」,綽號 「智多星」。他掌管軍事謀略,足智多謀,擅長用計,「三打捉家莊」就與他有關。

  儘管吳用才華出眾,但梁山起義最終以「招安失敗、兄弟慘死」 告終,他的計謀未能改變結局。

  因為他的名字吳用,諧音「無用」。後來民間便用調侃...

「倒吃甘蔗」下一句是甚麼?

  我們吃甘蔗,會從根部開始吃,因為這裏糖分最集中,是最甜的。若果從另一頭(末梢)開始吃,即「倒吃甘蔗」,會怎樣的呢?

  「倒吃甘蔗」與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約348–409年)的故事有關。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篇》:「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此處的顧長康就是顧愷之。

  顧愷之性格幽默豁達,擅長以妙喻表達生活哲理。他吃甘蔗時偏好從末梢(較不甜的部份)開始啃食,逐漸吃到根部(最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