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七件事|7個坐標 探索現代產業競爭力(下)

編輯︰黄雅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做哪些事?在大灣區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提到灣區發展的「七件大事」,其公布5年以來,取得甚麼成果?

  本系列文章,透過7個坐標,探索7個地點,解畫「灣區七件事」中「第三件事」:怎樣「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上篇主要介紹智能製造與新興產業,本篇將探索跨境物流、綠色金融服務以及海洋科技。

現代產業坐標|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

「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橫跨內地與香港兩個關貿區,是全球首個直達機場空側的跨境海空聯運項目。(圖片來源:東莞—香港國際航空中心官網)
內地貨物在東莞的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內預先完成航空安檢、裝箱或打板及收貨程序,安檢清關實現「一碼通」。(圖片來源:東莞—香港國際航空中心官網)
內地完成安檢後,在嚴密監管下無縫地運抵香港國際機場管制區內的空側海空聯運貨運碼頭,最快只需2.5小時內的船程,無須重複安檢程序便直接轉運到世界各地。(圖片來源:東莞—香港國際航空中心官網)

  跨境物流是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重要領域。

  位於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的「香港-東莞國際空港中心」,於2023年4月開通運營,首創「跨境安檢前置」海空聯運模式,將香港機場的貨運服務範圍跨境延伸到東莞,為「灣區製造」走向世界開闢新通道。

  以往,內地貨物如需經香港機場出口,需先在當地辦理海關通關手續,通過陸路經深圳口岸運到香港機場貨站,再經過一次安全檢查後,按國際統一規格「打板」,才能裝進飛機貨艙,飛往世界各地。

  空港中心啟用後,內地的貨物在東莞進行「一站式」安檢及報關等手續,就能直接運往香港機場安排起飛,直達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

  開通一年來,香港-東莞國際空港中心進出口貨值超過38億元人民幣,比以往節省物流成本30%,時效提升20%。

  《綱要》提出推進粵港澳物流合作發展,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鏈物流,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建設國際物流樞紐。

  五年來,一系列新的物流通道、模式和技術推出,使「水陸鐵空」物流立體大通道不斷暢通。

(當代中國製圖)

現代產業坐標|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廣州綠色金融街位於花都區迎賓大道地鐵沿線,有綠色金融創新中心、綠色金融服務中心、綠色金融研究中心,是華南地區第一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圖片來源:廣州綠色金融街微信)
花都區已有11個典型案例入選人民銀行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案例彙編》,提供複製推廣經驗。(圖片來源:廣州綠色金融街微信)

      位於廣州花都區迎賓大道地鐵沿線的「廣州綠色金融街」,全長600米,是中國首批經國務院批准建設的綠色金融專項試點之一,亦是華南地區第一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綠色金融(Green Financing),是一種能夠支持「環境永續性」的投融活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花都區作為試驗區的核心區,制定並出台支持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對綠色行業和金融機構落戶給予財政獎勵,對開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業務給予財政補貼。

      截至目前,試驗區已形成一批全國首創案例,包括全國率先開展綠色金融支持生豬「保險+期貨+銀行」計劃、率先開展「創新藥品置換責任保險」試點、率先發布全國首份碳信用報告。花都區已有11個典型案例入選人民銀行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案例彙編》,提供複製推廣經驗。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綱要》提到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就包括綠色金融。

  2022年人民銀行總行公布的112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案例中,廣州創新形成的案例達20個, 位居各試驗區之首。

(當代中國製圖)

  延伸閱讀夥香港組綠色金融聯盟    深圳打造當代中國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

現代產業坐標|深圳南山區中集集團

「藍鯨1號」於2017年建成,「藍鯨1號」實現了中國在可燃冰開採領域「零」的突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2號」是「藍鯨1號」的姊妹船,創下了兩個世界紀錄,就是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和最大鑽井深度達15,250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海基二基」是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研發的深水導管架,能精準滑入海中,1分鐘下滑至300米深海,刷新了作業水深、高度、重量等多項亞洲紀錄。(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總部位於深圳南山區的中集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貨櫃製造商,也是中國的海洋工程龍頭企業之一。

  其旗下公司「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藍鯨1號」和「藍鯨2號」,被視為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鑽井平台設計建造的最高水平。

  「藍鯨1號」於2017年成功在南海深海開採到「可燃冰」,創造中國乃至世界的第一次。「藍鯨2號」於2020年再次成功開採,創造日均產量與總產量的世界紀錄。「可燃冰」即「天然氣水合物」,被譽為21世紀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

  延伸閱讀:2017年7月9日|中國可燃冰試採破世界紀錄 

  《綱要》提到陸海統籌、科學開發,加強粵港澳合作,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共同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基地。

  五年來,深圳已初步形成設計研發、總裝建造和應用的上中下游全覆蓋的海洋高端裝備產業鏈。

(當代中國製圖)

  《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顯示,廣東海洋經濟總量已連續28年居全國之冠。 2022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1.8兆元,年增5.4%,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4%。 海洋經濟為廣東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藍色動力」。

  延伸閱讀1分鐘下滑至300米深海!中國超級工程用上「海上巨型滑梯」

(當代中國製圖)

 

灣區七件事|7個坐標 探索生態文明建設(下)

灣區七件事|7個坐標 探索生態文明建設(上)

灣區七件事|7個坐標 探索現代產業競爭力(上)

灣區七件事|7個坐標 探索灣區基建成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