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從「光腚村」變「億元村」 黑龍江元寶村如何翻身?

編輯︰王子傑

  改革開放大潮中,位於黑龍江哈爾濱尚志市元寶鎮的元寶村是其中一顆「明星」。

  作為「土改第一村」的元寶村,從「光腚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億元村」,改革開放是怎樣令巨變發生的呢?

改革開放|元寶村因小說情節聞名 建國初期經濟幾近崩潰

元寶村是著名長篇小說《暴風驟雨》中「元茂屯」的原型,故亦有「土改第一村」的美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元寶村的名字,是來自附近一座狀似元寶的小山「元寶山」。元寶村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已經聞名。1946年9月,當代作家周立波來到元寶鎮工作,參與並領導土地改革。一年後,周立波根據在元寶鎮的生活體驗,創作出著名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小說中「元茂屯」,原型就是元寶村。

  雖然「土改」令元寶村的窮苦農民獲得土地,日子逐漸有起色。但其後持續數十年的動蕩歲月,令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嚴重受挫,全條村的經濟都幾近崩潰,變成了「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花錢靠貸款」的「三靠村」。

  1983年6月10日是元寶村發展史中值得銘記的一天。當天早上,村委會召開會議,討論如何償還2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債務。經過激烈爭論,與會者一致決定不能將債務下分給農戶,而是要發展集體經濟。由於單靠農業難以負擔,村領導班子決定發展工業。

元寶村以鉛筆產業聞名,改革開放初期亦是靠生產鉛筆富起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村支書帶頭下,元寶村最初集資興辦一個小木農具加工廠,盈利後按3:3:4的比例分配村利潤、企業積累和股東分紅。及後,元寶村將生意做大,又興辦起筷子廠、鉛筆廠等愈來愈多企業。

  而透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令元寶村的產品遠銷大連、北京,甚至日本、韓國、俄羅斯。到了1996年,元寶村成為了松花江地區第一個「億元村」。

改革開放|包產到戶挽救元寶村 打造全國鉛筆產業重鎮

于克彬(中)與同村姐妹進廠打工,在筷子廠擔任質檢員。(網上圖片)

  曾經在筷子廠擔任質檢員的于克彬憶述,當年她因全勤、效率高、無差錯,獲獎勵一輛單車,成為全家人的驕傲。由於企業多、效益好,許多村民都願意進廠打工,獲得高工資及分紅。

  元寶村的村民更會在逆境中求變生存。鉛筆是元寶村的「特產」,但隨着國家出台禁止砍伐商業林政策,產業面臨巨大壓力,工廠一度在低谷徘徊,甚至瀕臨停產。

  村民決定進行改革,第一步是淘汰「大路貨」,把年產量從2億支降到1億支,同時改為生產36色鉛筆以供出口,利潤達到每支0.1元。時至今日,元寶村仍以村級的體量,穩穩拿下國內鉛筆板行業的冠軍,每年加工多達23億支鉛筆,佔全國總量的20%。

  經過40多年的努力,元寶村已經富起來,2019年時總資產高達7.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萬元。改革開放為元寶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更將會是「精農業、穩工業、興旅游」的鄉村振興之路。

鉛筆可說是元寶村的「特產」。(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神州第一開發區 大連開發區如何從小漁村變現代化新城區?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首個全國大城市率先解決「吃魚難」 新鮮活魚如何「攪動」廣州?

改革開放|一窮二白到GDP破4000億 珠海如何從小漁村變大都市?

改革開放|吞吐量億噸級提升 世界級大港青島港這樣煉成

改革開放|神州第一開發區 大連開發區如何從小漁村變現代化新城區?

改革開放|首個全國大城市率先解決「吃魚難」 新鮮活魚如何「攪動」廣州?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