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1-24
在大家的認知中,北京大學在北京,深圳大學在深圳.....以地為名的大學,校舍理應就在這個地方,但原來真有例外,有一所大學距離「標註」的地方甚至有千里之遙,為甚麼會這樣?
河北工業大學一直在天津
「名不對地」的大學,第一間要說的是河北工業大學,它的主校區不在河北省,而是在與河北相鄰的天津。
該校前身是北洋工藝學堂,創辦於1903年,後來雖然屢經更名、合併、分拆,惟學校主體一直在天津。
問題是天津百年間的「歸屬」曾多番改變,其中很長時間屬於河北省,直至1967年再一次脫離河北省,升格為與省同級的直轄市,其行政區劃才固定下來。
而此後的情況是河北工業大學(當時稱為河北工業學院)繼續以「河北」為名,主校區也沒搬遷,結果便成為中國第一間「名不對地」的大學。
重慶劃出四川 兩高校不改名
此間地處天津的河北省高校到底歸誰?官方的說法是由河北、天津與教育部共建,隸屬於河北省。
因為所在地行政規劃改變,而導致「名不對地」的,還有四川外國語大學和四川美術學院,這兩所高校都在重慶市。
重慶的行政區劃同樣屢有改變,新中國成立後曾長期隸屬四川省,至1997年才從四川劃出,升格為直轄市。
根據網上資料,目前四川外國語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的主管部門都是重慶市,只是因沿用的校名更有影響力等原因,所以兩校皆沒有「正名」,其情況與河北工業大學有不同。
異地辦學 西藏高校在陝西
上述3間高校雖然「名不對地」,但主校區與校名「標註」地方距離並不太遠,而且有行政區劃的歷史可循。
相比之下,西藏民族大學的情況更特別,它的校址陝西咸陽,與西藏最東端直線距離有約1,000公里,與西藏首府拉薩的直線距離更有1,700公里,公路里程2,700公里,飛機也要飛3小時.....
這要從上世紀50年代初說起。那時西藏剛和平解放,百廢待興,當局急需培養一批具文化素養的少數民族幹部。
惟在西藏建設高校的計劃,遭到西藏殘存的貴族階層反對,為確保辦學順利,加上教學資源等因素,當局決定異地辦學,1958年把「西藏公學」建在咸陽的原西北工學院校址上。
中山大學與中山市有何關係?
後來「西藏公學」發展成如今的西藏民族大學,而校址始終在咸陽。
有人還提了一個高校「名不對地」的例子,就是廣東的中山大學;它不在中山市,主校區是在廣州市,另外兩個校區則在珠海和深圳。台灣也有一所中山大學,它目前的校址在高雄。
不過這說法並不合理,事實上,中山大學也好、中山市也好,都是因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得名,故中山大學校名屬「人名」類別,只能說與中山市出自同源,而非從地名而來,更不存在「名不對地」。
最後補充一個較特別例子,是台灣的東吳大學。該校1900年建於江蘇蘇州,上世紀50年代在台北復辦。
東吳是歷史地名,大約是現在江蘇、 浙江東部地區;東吳大學的英文名是Soochow University,直譯是「蘇州大學」,兩者都與現在校址不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