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2-08
2021年,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進方向,描繪出發展藍圖。
發展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十四五」規劃提出,要讓「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具體從哪些方面著手?如何來實現?「十四五」專題系列文章民生篇,從民生領域的不同範疇為大家解讀。
本文為民生篇的第4篇文章,主要聚焦中國教育及就業領域的政策措施。
十四五民生篇|提高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你知道中國的勞動人口,平均讀過多少年書嗎?在「十三五」規劃結束的2020年,這個答案是10.8年,大約是高中二年級水平。
「十四五」規劃圍繞教育,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並訂下一系列目標,其中就包括到2025年,將這個數字,即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1.3年。
首先,所謂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當中的「勞動年齡人口」是指社會總人口中,處於勞動年齡範圍內(16歲至59歲)的人口;「受教育」的範圍則包括成人學歷教育,但不包括各種非學歷培訓。
這個數字,是反映國民素質和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的綜合指標。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大約相當於高中三年級上學期的水平,接近高中畢業。
提高這個數字,意味着有更多高質素的人才,不僅有助中國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亦影響深遠。
當然,要推動教育,重要的不僅在於提高這一個年限,而且還涉及許多不同層面的工作。「十四五」規劃在宏觀上就主要聚焦教育領域的五大層面。
五大層面均有提出多方面舉措,包括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專門教育保障機制等,還有要鞏固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以及構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
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再到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更訂下了三大具體目標數字。
「十四五」期間,國家亦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在普惠性幼稚園、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等五大項,都提出要求。
第一項圍繞普惠性幼稚園,「教育提質擴容工程」提出,要以人口集中流入地、農村地區和「三區三州」為重點,新建、改擴建2萬所幼兒園,增加普惠學位400萬個以上。
基礎教育方面,則以教育基礎薄弱縣和人口流入地為重點,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4,000所以上。同時,亦在邊境地區建設100所「國門學校」。
關於第三項職業技術教育,就包括支持建設200所以上的高水平高等教育職業學校(高職學校)和600個以上高水平專業。
高等教育方面,該工程提出要加強「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基礎研究和協同創新能力建設,提升100所中西部本科高校辦學條件,布局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和高水平師範院校。
至於最後第四項產教融合平台,「教育提質擴容工程」提出,要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儲能等重點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此外,亦要建設100個高水平、專業化、開放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十四五民生篇|實施就業有限戰略
教育與就業密不可分,在「十四五」規劃中,緊接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之後的內容,就是「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提出,要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當中有三大方向以實現目標,分別是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
而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圍繞就業,「十四五」時期有一系列主要目標。
十四五民生篇|完善收入分配 增強人民幸福感
對大部分人普通人來講,教育和就業的主要目的,當然是提高收入,這也是影響民生的重要因素。
「十四五」規劃,亦提到要「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提出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為此,「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拓展居民收入增長渠道,包括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完善國有企業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等;
同時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即以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能型勞動者、農民工等為重點,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
「十四五」亦提到,要完善再分配機制,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
從教育到就業,再到收入,「十四五」規劃提出一系列舉措和目標,提升國民素質、拓展人口質素紅利,期待國家的發展成果能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所有人,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