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1-12
在去年的新冠疫情下,「深圳健康網」發起為市民預約購買「平價疫情防護服務包 」,內有口罩、消毒液等,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個抗疫典範。經濟特區深圳自2021年1月1日實施《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開始,統一為全市市民建立個人的「電子健康檔案」,紀錄由嬰兒開始的個人醫療檔案。方便醫生追踨病歷之外,能夠擁有全深圳經濟特區人民健康的大數據,對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經濟發展有長遠的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型健康網 建立深圳個人電子檔案
「平價疫情防護服務包 」是去年疫情初期深圳政府為免社會鬧口罩荒而發起的一次服務,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先驅,非常受當地民眾歡迎。
深圳衛生健康委員會自2017年開始推出深圳健康網及手機「健康深圳」App,為深圳市民提供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信息服務平台,深圳市民以個人居住證或身份證登記,便擁有一個專屬的二維碼電子健康卡。掃描健康卡後,可以看到自己過往曾經在不同區域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看病、注射疫苗,或取藥的紀錄,一張卡紀錄了一生的健康狀況。
深圳成為健康政策典範 助粵港澳大灣區及中國經濟發展
這個電子平台自今年1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施行後,灌注了法律的力量,成了深圳市各市民都要建立的個人「電子健康檔案」。這個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的「電子健康檔案」,建設了VPN專網,與72家公立醫院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通過健康網,市民預約掛號、查看檢查報告、電子支付就診費用都可以在網絡上進行;醫生亦可以在網絡上查看電子病歷、體驗報告、紀錄手術狀況、填寫報告及處方藥物等;需要長久服藥的人士則可以透過網絡配送藥物,電子付款,然後經快遞送到家中。電子健康網亦可以就個別病人的身體狀況發送不同的健康訊息或講座,提醒或作出預防疾病的功能。
國務院早前也發布《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提出要重視人民健康,深圳則要做出一個「深圳樣板」,推動健康立法,《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是全中國首個地區健康立法的條例。
香港醫健通 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電子醫療平台
香港早於2007年已推行電子醫療系統——「醫健通」,由特區政府主導推行,連結醫管局及衛生署豁下的公立醫院,以及部分私營機構。系統的目的,同樣讓醫生能夠以互聯網方式存取病人的個人健康紀錄、疫苗注射紀錄、手術以及服用藥物的歷程。兩者最大的不同的,是香港容讓病人自行決定病歷是否公開予私家醫院或診所, 如不讓私家醫生存取病歷的話,私營醫療機構的醫生及護士都不會看到病人在公立醫院的病歷;而深圳則在法例規定下,每個市民都要建立個人的電子健康檔案,把自己一生的病歷紀錄下來,讓國家有關醫療機構查閱。
醫療大數據 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健康政策
可以想像得到,當人人都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後,所累積起來的醫療大數據庫是十分珍貴的。大數據收藏了市民的健康狀況、用藥的反應、治療的進度,都是十分有用的醫學數據,用來強化醫療技術、推動公共衛生政策的基礎。疫情下,深圳利用健康網絡的實名資料,能夠公平而真實地為市民預訂平價口罩,作出利益市民的舉動,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創舉。香港則自2009年開始,便已經利用醫健通系統發放醫療券給予長者及指定人士,長者不用排隊他不用因為忘記帶醫療券而不能享用醫療優惠,只要說出身份證號碼便享用得到。
深圳有立法基礎,「全民電子檔案」在推動特區經濟的發揮似乎更遠大。有了全民的數據、利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及大數據的技術,深圳衛生健康委員會能夠統一門戶向市民提供一體化健康服務,紀錄應診、藥物外,更可以做到長期服藥配送、遠程診療、轉診轉介等線上線下等服務。 電子檔案未來還可以引伸到醫療保險、醫藥保障等多個領域,做到推動文體運動,涵蓋市民生命周期的日常衣食住行各方面,建立以中國人民的健康行為為基礎,發揮空間就大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