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3-21
深圳的改革開放成就之中,國貿大廈和「深圳速度」相信應該能夠耳熟能詳,但作為幕後功臣之一的陸建新,卻鮮為人知。
陸建新是鋼結構專家,被譽是「中國摩天大樓鋼構第一人」,他為何獲得了這個稱號?
改革開放|陸建新加入建設深圳 有份打造「深圳速度」
1982年,18歲的陸建新在南京建築工程學院畢業後,轉往湖北工作。不久,陸建新收到工友寄來的一封信,信中描繪深圳的建設盛況,得知當地正要興建一幢樓高50層的「中國第一高樓」。
雖是建築出身,但陸建新只見過5層樓高的建築物,「想到要是能參與中國第一高樓建設,這是何等有幸、頓覺心潮澎湃」。
陸建新毅然南下來到深圳,彼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高層建築施工技術不成熟。陸建新抵埗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參與建設高達160米的深圳國貿大廈,「這以前,我都沒見過場地這麼大的單體建築工地,也是第一次見識了甚麼叫挖孔樁」。
陸建新主要是做施工測量,控制大樓整體垂直度偏差不超過25毫米。「3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他亦有份創造。
在1984年,20歲的陸建新被派往協助中國第一幢超高層鋼結構大廈深圳發展中心的建設。「你們就等着蓋出第二座比薩斜塔吧」,當時中國沒有相關的施工經驗,面對投標落選的境外企業的嘲笑,陸建新認真研究方案,反覆校核安裝精度,最終圓滿完成任務。
此外,在1994年,當時的亞洲第一高樓深圳地王大廈動工,陸建新更憑藉自製測量儀器支撑架,創新鋼結構安裝行業測量標準工藝並沿用至今,將大樓垂直度偏差控制在當時世界最高水準允許偏差的1/3以內。
改革開放|陸建新基層做起變領域專家 40多年後仍在前線
與超高層建築結下不解緣的陸建新,在改革開放以來,參與了中國超高層建築從無到有、從100米級到世界級高度600米級的全部過程,見證了中國鋼結構施工技術,從落後西方半世紀到躍升為世界領先水平。
時至今天,陸建新仍然在前線工作。在2020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要加快建設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工程應急院區。收到通知後,陸建新主動請纓趕赴現場,與團隊一起克服難題,確保施工組織設計、疫情防控等方案一次成型,3天3夜就完成圖紙。
陸建新至今已參建40多項工程,總高度超過3,600米,包括有承建了4座100層以上摩天大樓鋼結構工程。
要達成這些成就,陸建新從最基層做起,將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專業學習和工程實踐上,才能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鋼結構建築施工領域頂級專家。
延伸閱讀:深圳國貿大廈代表「深圳速度」 細說「三天一層樓」背後故事
延伸閱讀:小漁村變大都市 深圳改革開放40年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