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0-12-18
中國核工業集團2020年12月17日發布消息,在近3個月時間裏,中核集團聯合多間企業和科研團隊,利用兩種模擬新冠病毒,開展了系列輻照滅活工藝實驗,表明輻照技術有望用於進口冷鏈食品中新冠病毒消殺的工業化應用。
冷鏈食品包裝易存新冠病毒 輻照技術有助消毒
據介紹,項目團隊在前期已經開展冷鏈食品中新冠病毒滅活模擬工藝研究,即模擬新冠病毒對輻射敏感。而在近3個月時間內,團隊利用兩種模擬新冠病毒開展系列輻照滅活工藝試驗,取得了大量試驗數據,表明只需要較低的輻射吸收劑量,就可以達到滅活效果,並且對食品安全不構成影響。中核集團表示後續會繼續開展新冠病毒輻照消毒研究,建立新冠病毒輻照消毒工藝,為冷鏈食品新冠消毒提供一種便攜、無害的技術手段。
疫情發生以來,已經有多個聚集性病例的源頭指向冷鏈產品,從外國進口冷凍產品的外包裝上也多次被驗出帶有新冠病毒,新冠病毒通過冷鏈傳播已經成為疫情防控的一個新焦點。與寄生蟲和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會被凍死不同,病毒在低溫環境下仍能存活。並且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就越長。因此冷鏈產品的低溫環境, 為病毒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空間。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凍產品好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一條隱藏路徑,病毒在冷庫中「潛伏」,有機會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後依然感染人。
食品輻照技術成熟安全 毋須談「核」色變
如果輻照工藝的應用可以對冷鏈產品進行有效消殺,相信能夠阻斷新冠病毒一條隱形傳播鏈,幫助更好控制疫情。但講到「核」、「輻射」,大多數人還是會面露難色。經過輻照的食物會不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傷害?輻照食品同輻射污染食品又有什麼不同?這些都會帶來擔憂。
人們對輻照食品心存疑慮,主要源於將輻照和原子彈爆炸或核電站洩漏後產生的放射性污染聯繫在一起。但其實兩者存在本質上的區別。
一般常說的「輻射污染食品」,是透過外洩的放射性元素沉降於食物表面,或隨著空氣、雨水進入土壤及水源進一步污染農作物及攝食的動物體,進入我們的食物鏈而導致健康危害。
食品輻射照射(Food irradiation)屬於「冷殺菌」技術的其中一種,其原理是透過如X射線、γ射線或電子遊離輻射照射食品,令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害蟲DNA結構遭受輻射能量破壞,進而達到殺蟲滅菌、防腐保鮮的效果。食品輻照技術自1964年發展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在1968年得到國際原子能總署、國際糧農組織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共同認證安全性後,目前全球已經有60幾個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法規,並允許輻射照射技術應用於一種或多種食品上。
輻照食品接受的是遊離輻射的「能量」而非放射性物質,並且能量強度也相對較弱。同時,核輻照採用的放射源是封閉放射源,放射性物質保存在兩層密封不銹鋼外殼內,不會與被照產品接觸,兩者間有一定距離,能夠有效的防止放射源損壞或洩露。因此。被照射後的食品並不會有放射性殘留和毒性,通俗地講,核輻照的原理就同在太陽下曬被消毒一樣。
大量的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都證明,輻照食品沒有致癌、致畸的作用,人類可以放心食用。香港政府在2009年就公布過「輻照食物的安全性」研究報告書,指出如果食物按照建議的方法進行輻照加工,而且加工過程符合良好製造規範,輻照食物的安全性和營養素質量,與用其他傳統食物加工方法(例如加熱、巴士德消毒和裝罐)處理的食物相若。
輻照消毒無毒無殘留 如同曬太陽
對比傳統的消殺方式,輻照消毒又有哪些優勢呢?目前用於新冠病毒防控消毒的技術主要有化學消毒和紫外消毒,但化學消毒可能會造成化學試劑在食物中殘留,而紫外消毒局限於食品包裝的平整表面,適用性差。相比之下,輻照殺菌的最大優點是能夠比較徹底地消滅微生物。射線穿透力強,可在不打開包裝的情況下對產品進行消毒,並且不存在藥物殘留問題,食品溫度也不會因為輻照而大幅提高,消毒均勻徹底,更適用於大量冷鏈產品的內外消毒。
因此,如果輻照技術將來能夠大規模應用在冷鏈產品中新冠病毒的消殺工作中,無疑會為人類截斷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提供更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