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1-22
在本港有不少故事的海盜張保仔,他的寶藏「深埋」在長洲的張保仔洞人人都知。原來,他的藏寶之地多不勝數,除了香港,在廣東沿岸據說還有不少,有江門上川島、開平沙岡、梁金山等地。而近年積極開發的南沙,原來也有一個張寶仔洞。
這個張寶仔洞以前只有潮退時才能走進,洞外海域古時更經常出現海市蜃樓,令這個藏寶地添上神秘色彩,到南沙作公民科考察的學生們可以親身感受歷史和地理常識!
張保仔是否真有其人?歷史上張保仔確有其人,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東莞縣志》等史書中都有記載。
據清道光《香山縣志》載:「至嘉慶十四年(1809),張保仔、鄭一嫂侵入內河,督撫諭令各鄉,添置台棚碉卡,以資防堵」。
公民科考察|原名張保 被俘虜由獵物變大盜義子
張保仔原名為張保(1786-1822),廣東新會縣江門鎮人,是清嘉慶年間的大海盜。
張保仔原本只是一介漁民之子,而就在張保仔15歲那年隨父出海捕漁,遇上當時海盜鄭一後遭俘虜,憑着機靈的個性深得歡心被認作義子。
公民科考察|俠盜性格得民心 與海盜女王結緣添傳奇
後來,鄭一在一次颱風中溺斃,妻子鄭石氏(石香菇)繼承鄭一的海盜勾當,當上海盜「女王」。
而張保仔精明能幹,深獲鄭石氏垂青,最後甚至成為了夫妻關係,令張保仔更添傳奇色彩。從此,張保仔成為這股海盜的首領之一,但據說決定性的大事,還是由鄭石氏說了算。
全盛時期,張保仔有大船數百艘,不同文獻有說甚至達400、700,最多更是近1,000艘,部眾有4至5萬人,使用武器有火炮、火藥罐、梭鏢等,盤踞在粵東沿海,活動範圍甚至到了南海周邊,搶劫商船及洋人商船。
歷史一直流傳張保仔有俠盜性格。他與手下約法三章:「私逃上岸者立殺;私竊公物者立殺;對擄掠而來的婦女姦淫者立殺」。他下令不能搶老百姓,因為老百姓沒錢,搶了不但沒用反被報官,樹敵不好。張保仔還特地吩咐手下,向老百姓購買東西需要支付雙倍價錢,有強搶者立即處死。
因為這樣,張保仔反而獲得老百姓支持,勢力日漸壯大,直接威脅了朝廷。
公民科考察|24歲獲招安為官 藏寶之說四起
直至嘉慶十五年(1810),張保仔時年24歲,由於鄭石氏不想再過漂泊生活,與張保仔商量後,終接受朝廷招安,以軍功升守備,官至福建同安協副將,海面才得以歸回平靜。
而在招安之前,一直有傳張保仔專挑一些風高浪急、地勢險要的荒島,把強盜得來的財寶藏於島上洞裏。
下面就來看一下張保仔看中的洞穴有多險要?
公民科考察|張保仔洞專挑荒島 利用潮夕掩護藏寶
公民科考察的同學們最熟悉的張保仔洞,一定是位於香港長洲西南部的張保仔洞。
清朝時代香港仍是一個小漁村,長洲更是一個風高浪急的荒島,張保仔看中大風大浪的山洞,因此選為收藏寶物的理想地點。長洲的張保仔洞長約10呎,洞穴由入口至出口全長約88米,洞內狹窄、濕滑又凹凸不平,如今已成為旅遊景點。
公民科考察|南沙張寶仔洞 龍穴島海市蜃樓添神秘
而另一個「張寶仔洞」位於南沙龍穴島銅鼓山腳的,更是一個神秘的山洞。
這個南沙的張寶仔洞較長洲張保仔洞寬大,古時於漲潮時,能讓較大漁船駛進洞內避風,又能躲避朝廷追捕,是穩密的避難所,亦是「藏寶」的理想地方。
龍穴島因為位處南沙最南端,長年受海浪拍打,自古以來都有許多海水侵蝕的山洞和丘陵海蝕洞出現,因為自然條件惡劣、人迹罕至,成為海盜出沒的首選場所。
龍穴島之所以神秘,還因為古時它常出現海市蜃樓奇景而聞名。《東莞縣誌》更說龍穴島:「嘗有龍出沒其間。」令到身處龍穴島上的張寶仔洞添上了神幻的色彩。
如果同學們來參觀南沙張寶仔洞,已不會受到漲潮影響安全,洞前還有小路引領,成為了旅遊打卡的熱點。洞內空間較長洲張保仔洞寬闊,洞口附近放置一個供奉用的神壇,但深入洞中,則與長洲的張保仔洞一樣狹窄細小。
據不少文件記載,廣東沿海還有不少張保仔洞,有江門台山的上川島、開平沙岡山頭、梁金山等。在香港除了長洲,張保仔足迹還落在小交椅洲、赤洲、西環張保仔古道、赤柱舂坎角、塔門等地。公民科考察的同學們,可以從這些張保仔的事迹,認識到中國近代沿海的發展和變化,以及清朝的海上防衛等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