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1-04
編輯︰聞華
四川寶興縣鄧池溝的群山之間,有一座造型特別的教堂,外觀像傳統「四合院」,內部卻是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令鄧池溝教堂與眾不同的,並不只是建築——因為,這裏是西方世界第一次發現大熊貓的地方。
鄧池溝教堂 四川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教堂
鄧池溝天主教堂,坐落於海拔1,700多米的山間,始建於1839年,是四川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木結構古教堂。
教堂佔地面積超過3,600平方米,外觀看起來像一座精巧的「四合院」,禮堂內部的圓拱天穹、雕刻花窗,卻是典型的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中西合璧,非常特別。
不過這座教堂聲名大噪並不是因為建築,而是因為「國寶」大熊貓。
1869年的春天,法國傳教士戴維(Armand David)來到鄧池溝教堂傳教,在當地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黑白熊」。他將其記載在日記裏,並將一隻死去大熊貓的標本帶回法國,令西方世界第一次認識了這種中國獨有的可愛生物,掀起席捲全球的「熊貓熱潮」。
鄧池溝教堂建大熊貓起源館
不過,在動蕩的20世紀初,「熊貓熱」一度為大熊貓招來殺身之禍,許多歐美人士來到四川,狩獵或是捉捕大熊貓,作為自己的「功績」。
1949年以後,中國對大熊貓的保育逐漸升級。如今,四川、陝西、甘肅3個省已建立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第一個大熊貓國家公園,於2021年正式設立,面積2.7萬平方公里,中國超過70%的野生大熊貓資源受到保護。
鄧池溝教堂也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的範圍之內,戴維當年曾經在這裏進行生物研究。如今,教堂的一部分建築被改造成「大熊貓起源館」,透過大熊貓物種探秘、科學發現、和平使者、國家公園等4個版塊,介紹大熊貓的科學發現過程和保育情況。
延伸閱讀:中國大熊貓保育有甚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