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0-25
解放軍擁有世界一流導彈技術,其裝備導彈型號之眾、種類之多,或會使很多人眼花瞭亂。但其實只要看看這些導彈的名稱,例如東風、巨浪、鷹擊、紅旗等等,就基本已能知道這款導彈的類別和用途。
東風導彈射程涵蓋數百到上萬公里
解放軍的導彈中知名度最高莫過於「東風」系列,但它也是解放軍最複雜的一個導彈系列:以發射方式來說,它有井射(例如東風-5)、公路車載發射(例如東風15、東風-31、東風-41)和鐵路車載發射(例如東風-31)等方式。
以射程和目標來分,它有射程幾百公里、用以精確打擊的短程戰術導彈(例如東風-15),也有射程上萬公里、攜帶核彈頭的洲際戰略導彈 (例如東風-31和東風-41)。
它還有自成一格、採用乘波體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的東風-17;這種足以突破一切反導系統的武器,被視為解放軍的「撒手鐧」。
但總體來說,東風導彈有兩個關鍵詞:「地對地」和「彈導」,也就是以東風為序列的導彈,大都是陸基發射、打擊地面目標的彈道導彈;彈道導彈是指導彈以拋物線方式飛行,射高點甚至穿越大氣層。
當然,隨着東風家族的繁衍,已愈來愈多例外,例如2019年國慶閱兵上首度亮相的東風-100,便是巡航導彈,它全程在大氣層內飛行,且速度極高,還能靈活改變飛行路線,威脅力強。
此外,由東風-21衍生出來的東風-21D,主要打擊海上移動船艦目標,是「航母殺手」;東風-26則兼備打擊地面和海面目標能力,同樣對付敵方航母戰鬥群。
延伸閱讀:東風導彈竟和《紅樓夢》有關?
巨浪戰略導彈核潛艇搭載 深藏大洋
「巨浪」系列導彈大家會較少接觸,因為無論是巨浪-1、巨浪-2,抑或仍在研發階段的巨浪-3,都較少有「官宣」。
這系列導彈是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戰略彈道導彈,其中巨浪2、巨浪3射程由8,000至1萬多公里。它們均由核潛艇搭載,能深藏於大洋之中,生存能力比陸基的東風-41更強,是中國「第二次核打擊」核心力量。
「第二次核打擊」所指的,就是一個國家遭敵方首輪核襲擊後,能保存足夠核力量,並對敵方展開有效核反擊。
「鷹擊」系列導彈是用於反艦,它有海基型,例如可從戰艦或從潛艇發射,作戰範圍600公里,末端速度高達3馬赫的鷹擊-18;也有兼備海基、陸基和空中發射能力的,例如鷹擊-83等。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份「鷹擊」導彈都是以近似巡航導彈方式飛行,惟官方從未正式公布的鷹擊-21,或是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它更可能是全球第一款艦載反艦彈道導彈;鷹擊-21於2022年4月中國海軍節前夕,在官媒新聞片段中首次亮相,惟報道沒說明其「身份」。
「紅旗」系列則是防空導彈,它有陸基和海基兩種發射方式,用於海上發射的也稱為「海紅旗」。
紅旗系列導彈既能防空 又可反導
目前解放軍最先進的紅旗導彈,是作戰範圍200公里的紅旗-9B;它與美國「愛國者」類似,已出口到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等國家。至於性價比高的紅旗-22,2022年4月出口到塞爾維亞,是中國首款輸往歐洲的防空導彈。
「紅旗」系統還有一個較神秘的型號──紅旗-19。它是陸基發射,用於攔截來犯的彈道導彈,據報其工作範圍或達到大氣層以外,也就是太空反導;有傳媒稱之為「中國版薩德」。
而「霹靂」系列是空對空導彈,其中殲-20隱型戰機亦採用的霹靂-15射程據報達到200至300公里,可以做到「先敵攻擊」;同樣配備殲-20的霹靂-10則屬於近距離武器,亦即「格鬥彈」。
至於面世時間較短的「長劍」系列是巡航導彈,其中的長劍-100也就是東風-100。
另外,「紅箭」系列為反坦克導彈;「魚」系列為反潛導彈;「天燕」系列也是空對空導彈,但主要用於直升機;「前衛」系列為單兵肩托式防空導彈,它的主要殺傷目標是低飛的戰機和武裝直升機。
最後要一提導彈和火箭軍的關係。有人會認為從「二炮」而來的火箭軍,會掌管解放軍一切導彈,但其實火箭軍只負責核打擊和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等,例如「東風」系列,反艦(不包括東風-21D)、防空等導彈一般不屬其範圍。
延伸閱讀:「長纓」在手 敢打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