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山寺神奇古佛像 究竟是誰的傑作?

編輯︰聞華

     在四川安岳縣茗山寺,有一組奇特的摩崖造像,看不清面貌和服飾,只有大概的身形輪廓,淹沒在一圈圈如同水波一般的紋路之下,顯得滄桑又神秘。茗山寺的這組佛像為甚麼如此特別?是千年之前的藝術家們有意為之?又或是有甚麼不為人知的奇遇?

千年自然風化 造就茗山寺奇觀

      茗山寺位於安岳縣虎頭山巔,又名虎頭寺,現存60多座北宋時期的摩崖造像,散布在密林絕壁之中,人類藝術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令人驚艷。

安岳茗山寺全景
茗山寺坐落於虎頭山巔,規模並不大,現在看到的寺廟建築相信是清朝以後重修的,寺廟周圍山壁上,保存着數十座宋朝時期的摩崖造像。(網上圖片)

      這些佛像大多保存完好,可以欣賞到宋朝時期的精美工藝。但其中有幾座造像卻與別不同,面貌模糊不清,只有大概的身形輪廓,表面整齊地分布着水波一般的紋路,非常特別。

安岳石刻茗山寺風化石刻
文殊師利菩薩像兩側的圓形小佛龕,是茗山寺風化最嚴重的造像,完全無法看出原本的面貌,有一種滄海桑田的美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原來是人類和大自然共同的傑作。

      延伸閱讀:千年麥積山 誰開鑿了神秘的「懸崖佛國」?

      這些造像最初與其他造像並無不同,但位於風口處,缺乏遮擋,千年以來,大自然的風雨如同砂紙,逐漸磨去它們的面容,留下一圈圈年輪般的紋路,銘刻着歲月的流逝。

安岳石刻茗山寺文殊師利菩薩
茗山寺的文殊師利菩薩像,左手托着經書向外伸出,手和經書總重量達到數百公斤,全靠垂落的「袈裟」支撑,歷經千年不毀,展現出古代匠人的精湛工藝。(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一些人看來,自然和時間,對人類藝術作品造成的影響,就是一次再度創作,或許不應該進行人工干預。

      但如果任由石像繼續風化,再過幾十年,這樣奇特的美景,會否不復存在?保護似乎也勢在必行。

安岳石刻茗山寺觀音大勢至菩薩像
茗山寺的觀音、大勢至二菩薩像,高約5米,大勢至(左)雙手托缽,觀音(右)手捧經書。(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茗山寺佛像  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茗山寺摩崖造像與安岳石窟,一起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岳縣於2019年起先後出台《安岳石窟保護利用總體規劃》、《資陽市安岳石刻保護條例》等,加強對縣內石窟造像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逐步建立保護管理體系。

安岳石刻茗山寺毗盧佛
茗山寺的毗盧佛像,雕刻於絕壁之上,寶相莊嚴,可以見到明顯的風化痕迹。(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安岳縣位於四川盆地腹地,以唐、五代、宋的石刻聞名,擁有茗山寺、毗盧洞、圓覺洞、華嚴洞等多處石刻景觀,被譽為「中國石刻之鄉」。

安岳石刻毗盧洞紫竹觀音
安岳縣以唐宋石刻聞名,除了茗山寺之外,還有毗盧洞(上圖)、圓覺洞等。當地近年加強石刻保護,下圖為使用3D打印技術復刻的毗盧洞紫竹觀音像,這被視為安岳石刻的代表之一。(圖片來源:shutterstock、Getty)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藏在深山的古老木門寺 出自明故宮設計師之手?

1:54
黃龍五彩池

「人間瑤池」黃龍五彩池 池水為何會變色?

山西喬家大院

北方民居建築瑰寶 喬家大院訴説百年晉商輝煌

最美中國符號?「曬秋」曬的是甚麼?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