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9-28
九九重陽,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習俗糅合了多種民俗文化,包括祭祖、登高、賞秋、戴茱萸、食糕餅等等,傳承至今又增加了「敬老」的意義。古今重陽節活動有甚麼變化?這些重陽習俗背後,又有甚麼文化內涵呢?
重陽習俗|祭祖祈福
重陽節的日子是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在古代是「陽數」,因此九月初九被稱為「重陽」。最早的重陽習俗,源於上古時期的天象崇拜,人們在秋天收穫之際,祭天、祭祖,祈求豐收。
在陝西北部,秋收仍是重陽習俗之一,當地還有「九月裏九重陽,收呀麼收秋忙」的民謠。重陽節當日,人們白天收割莊稼,晚上登山遊玩,在頭上插戴菊花,辟邪祈福。江西婺源等南方山區,則保留了九月九日曬秋的習俗。
重陽習俗|登高賞秋
漢朝時,重陽習俗普及到全國,糅合了各地民俗文化;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活動更為豐富。
重陽節秋高氣爽,登高、賞秋,也是歷史悠久的習俗,相傳最早始於東漢,源於古人對山岳的崇拜,因此重陽節又有「登高節」之稱。
歷朝歷代,留下許多關於重陽登高的名作,如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習俗|插茱萸、戴菊花
插茱萸、戴菊花,是另一個特別的重陽習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古代的茱萸是一種廣泛分布的小灌木,果實是暗紫紅色,氣味濃烈,可以入藥。
古人在重陽日佩戴茱萸和菊花,希望可以避難消災、吉祥臨門。
重陽習俗|菊花酒和重陽糕
中國的傳統節日,少不了應節美食。重陽節就有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的習俗。
菊花酒被認為有養生功效,可以延年益壽,消災祈福。重陽糕並非特指哪一種糕餅,各地都有不同的重陽糕,大多以麵粉、紅棗、栗子、豆沙等製成,口感鬆軟。「糕」諧音「高」,寓意步步高升,也與重陽「登高」的風俗對應。
延伸閱讀:重陽美食承載中國人的孝與愛
在廣東等南方地區,重陽節還有放風箏的習俗,人們認為可以令晦氣遠遠飛走。
重陽習俗|敬老節
傳承到現代,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敬老。
古代重陽節,有祈求長壽的傳統,也有敬老活動,但並不是最重要的習俗。
1989年,中國將重陽節定義為「老人節」;2012年,全國人大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確立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登高賞秋、感恩敬老就成為當今最主要的重陽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