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6-04
長征二號F是現階段中國唯一的載人火箭,從楊利偉乘神舟五號一飛沖天,到2022年6月神舟十四號太空人執行建造太空站任務,都離不開它的舉托。長征二號F為甚麼成能為中國載人航天的不二之選?它有甚麼獨門絕招?
長征二號F能自動檢測處理故障
長征二號F火箭全長近60米,芯級直徑3.35米,起飛重量479.8噸,起飛推力約600噸,足以把8.4噸載荷送上近地軌道。它於1999年11月19日首次發射,把中國第一艘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送入太空。
此後的歷次載人及不載人的神舟任務,包括2022年6月的神舟十四號任務,還有以往的天宮一號和二號實驗艙,以及疑似可重複使用空天飛機的發射,都是由「長征二號F」負責;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有載人能力的火箭,被稱為「神箭」。
為甚麼中國其他火箭沒有載人能力?其實載人與發射衛星的火箭看起來差不多,卻存在絕對的分別:前者除了要安全可靠、有足夠推力把載人飛船送上太空外,更必須具備逃逸救生系统,以最大程度保障太空人安全;這系統非常複雜,公認是火箭研製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以長征二號F火箭來說,它的逃逸救生系统包括配備了兩套控制設備,如果主控制設備出現了故障,可以馬上切換到備份繼續工作。
它還加上了故障自動檢測處理系統。該系統在火箭等待發射階段和上升階段,可以對故障進行自我檢測和診斷,並發出信號。
如果故障發生時,太空人在發射塔而未進入飛船,即可跳進塔內的「逃逸布袋」逃生;「逃逸布袋」可以想像為一個布做管道,太空人跳進去後會像溜滑梯般滑到地下室的安全區。
延伸閱讀:建成中國太空站!詳解神舟十四號任務
長征二號F逃逸塔保障太空人安全
如果故障發生時太空人已經進入飛船,飛船即將或已經起飛,則自動故障檢測處理系統會啟動第二重逃逸設施──逃逸塔。
逃逸塔是長征二號F頂上像避雷針的部份,是載人火箭最直觀的識別,美、俄多數載人火箭亦有同類設備。而非載人火箭,即使長征二號F用於發射天宮試驗艙時都不會有。
長征二號F的逃逸塔高8米多,全身共有裝有三款共6部固體燃料引擎,可說是一發「小火箭」。若故障出現在發射後120秒內,即火箭處於0至3.9萬米高度時,引擎便會點火,使逃逸塔帶着神舟飛船(不包括飛船的推進艙)與火箭分離,並迅速離開火箭軌道,防止與火箭相撞。到了安全空域,飛船返回艙便打開減速傘,慢慢着陸。
若火箭一切正常,順利爬升到了3.9萬米高空,逃逸塔使命便告結束,它會脫離火箭及被拋棄。此後若火箭有固障,「長征二號F」的逃逸系統就會啟動高空逃逸模式。
具體來說,發射後120到200秒,亦即火箭處於3.9萬米至11萬米(110公里)高時,「長征二號F」的整流罩(原來逃逸塔下方、包裹着飛船的部份),開始承擔應急救生任務。
該整流罩裝有兩款共6部固體燃料引擎,遇險時它馬上點火,提供足夠動力把飛船帶離開箭體。其操作與逃逸塔類似,航天用語稱之為「無塔逃逸」。
長征二號可靠 發射成功率100%
長征二號F繼續爬升到110公里高度以上,它的整流罩又會被拋棄。此際火箭已進入太空,如果火箭在拋整流罩至箭船分離(大約是發射後近6分鐘)之間有故障,則神舟飛船將與火箭應急分離,利用自身引擎動力進入軌道。
當然,具備逃逸救生系统是長征二號F的最大特點,但這些設施從未使用,因為它自1999年首發以來,它一直安全可靠,發射成功率是100%。大家更相信,長征二號F將繼續保持這紀錄,讓逃逸設施成為擺設。
順帶一提,因應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當局已研製多於一種新型號載人火箭,在不久的未來長征二號F火箭將不再「孤單」。而一些航天迷會好奇,這些新載人火箭的逃逸救生系统,是否仍包括長征二號F標誌性的逃逸塔。
事實上,美國Space X的「獵鷹九號」火箭,發射載人「龍飛船」時就沒有逃逸塔,甚至沒有整流罩,因為「龍飛船」返回艙本身就裝有反推引擎,足以發揮逃逸塔的功能。
而中國的長征五號B火箭,2020年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時候,同樣沒有安裝逃逸塔,惟有人認為這只是試驗船測試,沒必要「全狀態」,所以不能作準。
無論如何,中國未來的載人火箭最終是甚麼模樣,大家還要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神舟十四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將共同在軌駐留5-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