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5-05
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的盛況嗎?那一年,香港不單派出運動員參與比賽,更參加了聖火傳遞接力,還史無前例協辦馬術賽事,全城投入北京奧運熱。
香港119名火炬手接力 全球首創坐龍舟傳遞奧運聖火
奧林匹克聖火是奧運會的標誌,自1928年開始了點燃奧運會火焰的儀式;1936年柏林奧運會起出現了聖火傳遞,代表着傳承火焰、生生不息的意思。
2008年5月,奧運聖火來到香港,由119位火炬手接力傳遞。那是香港自1964年東京奧運後,第二次參與聖火傳遞接力。當時擔任火炬手的,包括香港政商界人士、運動員、藝人等,而第一棒火炬手是1996年為香港贏得歷史性首面奧運金牌的李麗珊。
一眾火炬手走過尖沙咀、青嶼幹線、沙田及沙田馬場、星光大道、維多利亞港、中環及灣仔,當最後一棒的單車運動員黃金寶走到灣仔金紫荊廣場,便會點燃場中的聖火盤。當中最特別是,奧運聖火首次坐龍舟來傳遞接力,由游泳運動員施幸余手持火炬登上一條龍舟,橫渡城門河。那天約10萬市民夾道觀賞聖火傳遞過程,不少人更揮動國旗和區旗歡呼吶喊。
北京辦馬術賽困難重重 提出香港承辦曾遭反對
香港人有機會參與聖火傳遞,當然喜不自禁,之後更協辦北京奧運馬術賽如此大型的國際賽事,更是與有榮焉。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為何香港又會獲得這次協辦機會?這要從北京奧組會本意安排馬術比賽在順義的鄉村賽馬場進行說起。
馬術比賽需要建立一個無疫區,意思是比賽場地周圍35平方公里內,都不能出現其他動物,以防動物和馬匹之間出現疾病傳染等問題;奈何京郊經常有動物出沒,要達成要求並不容易。須知道,參賽馬匹全都是身價百萬甚至千萬美元,若進入北京後檢疫出現問題,牠們將難以返回家鄉。
經過種種考慮,北京奧組委決定將馬術賽改到香港進行。事實上,香港的賽馬水平具有世界級水平,而且素來有馬術運動的基礎,將原有的場地稍作改建便可達到舉辦馬術比賽的要求,也可節省要重打造馬術場地的經費。
看似是順理成章的事,但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當北京奧組委提交馬術比賽由香港承辦的意向時,卻遭到國際馬聯的反對,認為不在北京舉行比賽,會令馬術動員失去跟世界各地運動員交流的機會,使馬術遠離了人、遠離了奧運會,不利馬術運動在世界的發展。
事情一直呈膠着狀態,直至2005年7月會議,才獲得突破性發展。有指國際馬聯改變態度,是跟會議上要決定2012年倫敦奧運刪去3個項目,而馬術正處於黃線範圍,國際馬聯為爭取選票,加上北京奧組委和中國香港奧組委的積極游說工作,最終香港得以協辦08年北京奧運馬術比賽。
延伸閱讀:當年今日北京申辦奧運成功 舉國歡騰
國家首次舉辦奧運會,香港可以參與協辦項目,正是體現群策群力、齊心事成的團結精神。看到中國的獎牌大豐收,展示出體育運動的實力,也叫香港人感到身受,也加深對國家的認同感。更甚者,香港汲取了這次舉辦大型國際運動會的經驗,正好成為了首次主辦大型運動會──2009年東亞運動會的最佳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