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0-12-01
當代中國的上海是一個資訊科技發達的國際都會,但原來其歷史可以追溯至逾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而向當代中國人訴說這段久遠中國文化歷史的,正是位於上海松江區的廣富林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在該址先後發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文化,以至新石器時代廣富林文化的歷史文物,所以廣富林文化遺址又被稱為「上海之根,海派之源」,亦是中國文化歷史的重要考證。
「海派之源」展現的中國文化
對香港人來說,「海派」是一個頗為陌生的詞彙,但說到「老上海」,大家或多或少也會有一點概念。海派文化是一種受上海文化影響的文藝派系,有別於中國其他地區,它雖然源自江南地區的中國文化根基,卻又融合了來自西方各國的文化,是一種上海獨有的魅力。而廣富林作為上海起源,自然會被視為中國文化之中的「海派之源」。
海派文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著名作家穆時英、蔣光慈、張愛玲等均是海派文人;傳統戲劇如京劇、崑曲,以致當代中國戲劇亦因海派文化而有所變化;甚至許多電視劇和電影也展現了老上海的生活方式和別墅建築,對當代中國文化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水下博物館」展中國文化底薀
廣富林文化遺址內最特別的建築,就是坐落於人工湖「富林湖」中央的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展館的斜屋頂往湖面延伸,在夕陽映照或夜幕燈光下,與波光粼粼的湖面倒影構成一幅美麗景致,難怪每位曾到訪廣富林的遊客,都將水下博物館列為必去景點之一。在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內,遊人可以看到上海數千年來從一個原始村落,演變到廣富林古鎮、華亭縣、松江府,直至大上海灘的歷史過程,見證中國文化的多年變遷。
聳立在知也禪寺與三元宮中間的富林塔,是廣富林文化遺址內最高的建築物,樓高三層,是一座仿晚唐風格的木塔,古色古香,可供遊人登高望遠,一覽整個廣富林文化遺址的景觀,同時欣賞融合了當代中國文化的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