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廣富林 4000年中國文化遺址

   當代中國的上海是一個資訊科技發達的國際都會,但原來其歷史可以追溯至逾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而向當代中國人訴說這段久遠中國文化歷史的,正是位於上海松江區的廣富林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在該址先後發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文化,以至新石器時代廣富林文化的歷史文物,所以廣富林文化遺址又被稱為「上海之根,海派之源」,亦是中國文化歷史的重要考證。

「海派之源」展現的中國文化

  對香港人來說,「海派」是一個頗為陌生的詞彙,但說到「老上海」,大家或多或少也會有一點概念。海派文化是一種受上海文化影響的文藝派系,有別於中國其他地區,它雖然源自江南地區的中國文化根基,卻又融合了來自西方各國的文化,是一種上海獨有的魅力。而廣富林作為上海起源,自然會被視為中國文化之中的「海派之源」。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上海-廣富林1
廣富林文化遺址面積廣闊,需預留最少半天時間才能逛完。(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海派文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著名作家穆時英、蔣光慈、張愛玲等均是海派文人;傳統戲劇如京劇、崑曲,以致當代中國戲劇亦因海派文化而有所變化;甚至許多電視劇和電影也展現了老上海的生活方式和別墅建築,對當代中國文化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水下博物館」展中國文化底薀

  廣富林文化遺址內最特別的建築,就是坐落於人工湖「富林湖」中央的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展館的斜屋頂往湖面延伸,在夕陽映照或夜幕燈光下,與波光粼粼的湖面倒影構成一幅美麗景致,難怪每位曾到訪廣富林的遊客,都將水下博物館列為必去景點之一。在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內,遊人可以看到上海數千年來從一個原始村落,演變到廣富林古鎮、華亭縣、松江府,直至大上海灘的歷史過程,見證中國文化的多年變遷。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上海-廣富林2
富林湖湖面上設有水上音樂噴泉,讓觀眾欣賞三角形的「水下博物館」時有不一樣的體驗。(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聳立在知也禪寺與三元宮中間的富林塔,是廣富林文化遺址內最高的建築物,樓高三層,是一座仿晚唐風格的木塔,古色古香,可供遊人登高望遠,一覽整個廣富林文化遺址的景觀,同時欣賞融合了當代中國文化的建築風格。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1:28

得天獨厚的青海 中國文化與生態保育之地

1:44

「吳彥祖民宿」安徽銅陵山居 隱含中國文化底蘊

福建靈通巖寺

福建靈通巖寺 崖上傳承中國文化

1:50

山西平遙古城 當代中國 發展銀行的啟示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