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9日

首屆「魯迅文學獎」評選揭曉

  1998年2月9日,首屆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魯迅文學獎」評選揭曉。當中《老屋小記》等6篇作品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父親是個兵》等10篇作品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錦州之戀》等15篇(部)作品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認識老舍》等5篇文章獲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華茲華斯抒情詩選》等5部作品獲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

  魯迅文學獎是為鼓勵中國當代文學創作和寫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發展而設立的。其中包括每兩年評選一次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詩歌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等7個單項獎。每4年評選一次魯迅文學獎大獎,是全國性的重要文學獎項。

  根據評獎方案,魯迅文學獎各單項獎每兩年評選一次,首次評獎從1997年開始,評選1995至1996年間的作品。這項工作當時得到了文學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各單項獎的評獎委員會分別聘請文學界有聲望的作家、理論家、評論家、編輯家約15-20人組成。當年的評委會認為,這些獲獎作品在思想上、藝術上均達到一定水準,宏觀地體現了1995-1996年中國文學7個門類取得的進展和成就。

光棍

  「光棍」這用語,對香港人而言一點都不陌生,人人都知道就是「單身一族」的意思。原來這個詞彙早在元朝已有,最初泛指流氓、無賴,甚麼呢?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這諺語中的「光棍佬」,便是騙子的意思。古時民間一直稱無賴、流氓一類人物為「光棍」。在《元曲選·殺狗勸夫》楔子中有:「卻信着這兩個光棍,搬壞了俺一家兒也。」明清兩代,「光棍」成為官方對流氓的通稱,《大清律》中則有「光棍例」,用來處置流氓罪。

  「光棍」代指單身的用法,最早也...

香港故宮多媒體互動展 「『紋』以載道」

香港故宮多媒體新展 「『紋』以載道」探尋紫禁城的紋樣密碼

2025-05-20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漢語拼音方案

1958年2月11日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實施

2024-02-10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尼外交

1971年2月10日

中國與尼日利亞建交

2024-02-09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東方之冠

2010年2月8日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東方之冠」竣工

2024-02-07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哥建交

1980年2月7日

中國與哥倫比亞建交

2024-02-06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