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9-01
日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提出,中國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對於「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民間有輿論將此解讀為中國追求強制性的平均主義或者劫富濟貧,但其實都是錯誤的理解。
共同富裕講求分好蛋糕 三次分配引導財富流動
很多人會疑惑「共同富裕」,是否就代表中國要劫富濟貧,搞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但實質上中國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在「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幫後富」的原則下,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在這樣的格局下,大眾的收入依然存在差距,一部分人收入相對較高,一部分人相對較低,但社會總體的富裕水平是高的。
延伸閱讀:推動全新經濟政策方向 中國冀實現共同富裕
要實現「共同富裕」,就要依賴社會進行「第三次分配」。這一概念最早由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提出,1994年出版的《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一書中解釋,第一次分配是指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的分配,第二次分配是由政府按照兼顧效率和公平原則,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支出等這一收一支所進行的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則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過個人自願捐贈而進行的分配。
厲以寧表示「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後,社會發展方面依舊會留下一些空白,需要第三次分配來填補。」這也是為何中國在推動「共同富裕」時,更強調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直觀地說,初次分配中發揮作用的是「市場的手」,所有個人依靠勞動、土地、資本和技術獲得的收入,都算作初次分配。
再分配中發揮作用的是「政府的手」,是政府通過稅收、社保等措施,調節第一次分配中形成的過大差距。
第三次分配則被稱作是「溫柔的手」,不依賴市場和政府的調節,而是以企業和個人作為主體,自主自願參與財富流動。第三次分配可以是慈善捐贈,也可以是扶貧、助學、救災等等,社會所需要的多樣形式,但最終結果都會是通過收入階層中的富裕人群資金流向相對貧困人群,而實現社會收入轉移。
3次分配中的主導力量分別是市場、政府和道德,但都有着共同作用——就是配置國民財富,也就是常說的「分蛋糕」。
現階段中國發展已由講求效率轉為講求公平,「共同富裕」就是要追求「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只有「蛋糕」分好了,縮小貧富差距,社會才能夠更加公平與和諧。
中國貧富差距續擴大 第三次分配助減不公平
清楚了「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的涵義,不禁要問為何是此時此刻?答案就是在現今中國的貧富差距正愈來愈大。
中國在中等收入發展階段已出現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的現象,而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這樣的財富不均問題更加凸顯。
根據今年最新發布的中國新財富500富人榜,這500位富豪的總財富增加了7成,由10萬億元躍升至17萬億元。疫情之下,整個榜單的門檻和總財富規模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在暴漲。
有錢人變得更有錢,窮人卻是更窮。《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報告》就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超過50%的金融資產或年收入5萬及以下的家庭財富在減少。
不僅如此,國內最富有的10%家庭擁有全社會總資產的47.5%,而底層的10%人口,所佔社會財富僅有1.6%。中國目前0.47的堅尼系數水平,已經遠超美國(0.45)、英國(0.34)、加拿大(0.32)等發達國家。
貧富懸殊問題會侵害一個國家的各方各面,因此現時中國強調「第三次分配」尤為重要,只有拓寬底層向上流動的通道,讓所有人都有致富的希望,中國發展才能高效、有序。
中國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 助力共同富裕
要最大化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其實需要政府與民間的配合,既要需要國家建立配套的制度來進行引導和鼓勵,也需要民間個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此,有部分企業已經在積極探索和嘗試。
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在今年4月宣布啟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首期投入500億元人民幣,利用自身數字技術和平台優勢,將傳統公益方式升級為公益捐贈與可持續創造並重,在碳中和、公眾應急、養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領域展開探索。
之後,騰訊宣布再次響應國家戰略,追加500億元資金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為鄉村振興、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層醫療體系完善、教育均衡發展等民生領域提供持續助力。
騰訊方面表示,作為一家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科技企業,騰訊在發展中也在不斷思索如何依靠自身技術和數字化能力助力社會發展,從而更好地「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
這也為其他企業作出榜樣,要如何在「第三次分配」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增進社會福祉,助力共同富裕。
延伸閱讀:中國7年創造脫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