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5-24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5月22日在湖南長沙病逝,享年91歲。袁隆平研究出的雜交水稻幫助全球多國緩解饑荒問題,世界各國的官員、學者、媒體和民眾紛紛表達對他離世的哀悼和懷念。袁隆平的遺體送別儀式5月24日上午舉行,大批市民前往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表達哀思,全國多地亦有人自發舉行悼念活動。
袁隆平貢獻一生 助千萬人免於飢餓
袁隆平是全球首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從1964年開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因此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選育的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從1976年起開始在全中國大面積種植,令到水稻產量大幅提高。
之後,袁隆平繼續帶領團隊攻關超級雜交水稻技術,目前最新育成的第3代雜交稻全年產量達到每畝地1,530公斤,為解決中國人的溫飽問題和保障糧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不僅如此,袁隆平開發的雜交水稻技術還推廣到美國、印度、巴西等國家,幫助緩解全球數百萬人的糧食危機。
延伸閱讀:心中時刻裝着國家和人民
據統計,雜交水稻自1976年推廣以來,種植面積累計達到90億畝,累計增產稻穀超過8,000億公斤。每年因種植雜交稻而增產的糧食,可以滿足8,000萬人口溫飽。
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對於全人類溫飽來說有重要意義,袁隆平在1995年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9年被授予中國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勳章」。除此之外,他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20多個國內外大獎。
直到今年3月,袁隆平仍堅持在海南三亞試驗田進行水稻培育工作,但不幸在研究基地摔傷並引發不適,最後在5月22日因多器官衰竭離世。
數萬民眾送別袁隆平 悼念隊伍綿延數公里
袁隆平的名字不止是家傳戶曉,在中國人心中更是有着極其重的分量,因此他的離世引發全社會的哀思。
袁隆平生前希望喪事能夠從簡處理,長沙明陽山殯儀館遵從遺願,不安排接待群眾前來悼念,但前來告別的人群卻未曾間斷。長沙明陽山殯儀館外聚集數萬民眾自發排隊獻花,深深鞠躬致敬,悼念隊伍綿延超過2公里,當中不少人由外地乘坐飛機或連夜驅車趕來長沙。
除了前往現場悼念,還有不少外地市民選擇網購鮮花致敬。有花店的老闆就表示,數萬束鮮花很快就被訂購一空,訂單來自全國各地。同時,殯儀館現場有一批又一批的快遞員前來代理獻花,幾乎沒有停歇。此外,長沙還有的士和私家車組成車隊,免費接送乘客前往殯儀館悼念袁隆平。
不僅長沙全城都籠罩在哀思之中,袁隆平的江西故鄉、重慶母校等地,也都有民眾自發組織獻花送別。
延伸閱讀:海水稻推動產業化 袁隆平冀「荒灘變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