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4-20
江蘇泰州的興化市的垛田鎮,被譽為「千島之鄉」,每逢春回大地,都會化身成金黃色的「油菜花迷宮」,吸引遊人前往旅遊賞花。這片有千年歷史的垛田,不但展現了中國文化的農業智慧,背後更流傳着不同的傳說,當中更與宋朝「民族英雄」岳飛有關,究竟這道美麗的花海旅遊風景,訴說了怎樣的中國農業故事?
今日江蘇花海旅遊點 源自范仲淹和岳飛的中國農業規劃?

江蘇興化阡陌縱橫的垛田花海旅遊景觀享譽全國,從高空俯瞰,形態不一又排列有序的垛田,看起來是否與中國易經的八卦圖象有幾分相似?
相傳興化垛田是當年泰州知州岳飛大戰金兵時所擺的八卦陣。有指岳飛公元1130年迎戰金兵在江蘇興化駐紮期間,士兵為了安營扎寨,在草地荒灘之上壘起不少土墩。
至明朝時期,大批蘇州和崑山居民移居到興化,其中有人發現了岳家軍遺留的土墩,便嘗試在土墩上種植蔬菜,結果長得很好;隨後其他人民紛紛仿效,在荒草灘地間挖土堆壘,逐漸形成各式各樣的中國農業垛田田塊,後來才發展成為今日的花海旅遊點。
延伸閱讀:【春暖花海】世界僅存!嘉陽蒸汽小火車 從虧損古董變旅遊熱點 四川 中國旅遊

然而也有另一說法指,早在岳飛仍未出生的北宋初期,當時任職江蘇興化縣令的范仲淹為防洪災,在當地重修了一條年久失修的大海堤,名為捍海堰。這條海堤修築好後,沿海百姓的田地、廬舍和鹽灶等生命財產不再受海潮侵擾,農業、煮鹽業得以穩步發展。
後來世人為了紀念范仲淹的功績,將這條捍海堰稱做為「范公堤」,而范公堤的修建工程,亦造就了適合開墾農業垛田及花海旅遊的環境。
延伸閱讀:【春暖花海】西藏旅遊必到林芝花海 600年古樹背後的中國文化
體現古今中國農業文化 江蘇花海旅遊熱點
垛田是一種江蘇興化地區特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以泥土堆積成高出水面的台狀高地,再在上面種植農作物,形成島狀耕地。
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垛田田塊如同海洋中的島礁一般,遍布在興化的沼澤濕地,是中國農業的重要文化遺產,亦奠定了江蘇發展花海旅遊的基礎。
江蘇興化垛田至今仍保持傳統的中國農業農耕方式,農民泛舟而行,用天然生態肥料澆灌垛田上的蔬菜作物。
由於垛田土質疏鬆、富含養分,加上興化地區日照充足、通風良好、容易澆灌、耕作,所以當地生產的蔬菜作物有着極佳的品質和產量,是普通大田農業種植無可比擬的。

興化千島菜花海旅遊節 振興江蘇經濟的中國農業遺產
時至今日,興化垛田已化身為一個結合農業與旅遊業作為主要經濟發展的特色中國地區。當地政府自2009年起,每年都會舉辦「興化千島菜花旅遊節」,讓興化垛田成為全中國數一數二的知名油菜花海旅遊好去處。
而興化垛田的油菜、香芋、香蔥、韭菜等農作物,則構成當地除旅遊資源外的一大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