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3-31
杭州絲綢很出名,遠隔千里、卻同出一脈的新疆絲綢,你見過嗎?艾德萊斯,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新疆絲綢製作工藝,發源於古絲綢之路上的「絲都」和田,以輕盈飄逸、色彩艷麗著稱,獨特的染色方法形成好似激光放射一樣的視覺效果,極具民族風情。紡織機械和現代設計理念,令這門古老工藝融入時代潮流,走上國際舞台,更成為當地民眾的致富「密碼」。
古老新疆絲綢工藝 列入國家級非遺
和田,古代新疆絲綢之路的交通重鎮,西域三大「絲都」之一。傳承2,000多年的艾德萊斯綢,相傳就發源於此地,見證了古代新疆絲綢貿易的繁盛,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活化石」,於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艾德萊斯,在維語裏的意思是紮染的絲織品,以輕盈飄逸、色彩艷麗著稱,一匹艾德萊斯綢甚至可能有多達10餘種顏色。在新疆,每一個維族姑娘都擁有艾德萊斯綢製成的衣裙,她們為心愛的絲綢取了一個美麗的外號:布谷鳥翅膀上的花。
古老紮經染色工藝 造就獨特新疆絲綢
這種新疆絲綢,其實與遠隔千里的蘇杭絲綢同出一脈,繅絲、織造工藝和所用的紡車、繅絲鍋,都與蘇杭工藝十分相似,與眾不同的是獨特的染色方法。
艾德萊斯採用古老的紮經染色工藝:把絲線紮成一束,按照設計好的圖案,分多次進行浸染,沒紮住的地方會染上不同顏色;再將染好的絲線拆開、整理好,放上織機,織成絲綢。
用「紮經法」染出來的絲線,色彩過渡非常自然,呈現出水波蕩漾或是激光放射一般的視覺效果,即使一匹絲綢顏色多達10餘種,也不會顯得雜亂,而是層次分明,非常吸睛。
從將蠶繭煮沸、抽絲、卷線到紮染、分線、上機、織綢,傳統艾德萊斯綢的每一道工序均為手工製作,非常耗時。和田洛浦縣吉亞鄉,被稱為艾德萊斯的故鄉,當地有一座艾德萊斯綢手工作坊,至今仍保留傳統的織造工藝,最好的工人耗费一天也只能織成6米長、0.4米寬的絲綢。
走上國際舞台 新疆絲綢助當地脫貧
隨着時代發展,這門古老工藝一度瀕臨失傳,吉亞鄉的傳承人一度只剩下60人。2016年,新疆啟動「艾德萊斯出天山」工程,匯集一班熱愛艾德萊斯的設計師和專家,用現代工藝和設計理念「激活」這門古老非遺,令這種美麗的新疆絲綢走出天山,走上國際舞台。
「90後」青年阿不都西提,於2014年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對艾德萊斯的傳統花紋進行解構、重組,設計出「艾德萊斯」風格的傘、手袋、瓷器等。在他看來,「只要能做出符合現代審美的產品,傳統元素就能找到市場」。
延伸閱讀:走上時尚天橋的彝族服飾
現代織機解決了產量難題,令新疆打造艾德萊斯產業鏈成為可能。一台織機每天能加工3-4匹絲綢,一個工人能夠管理2台織機,每天的產量相當於純手工製作的6-8倍。雖然機織絲綢不及手工製作的精美,因為價格低廉,花樣繁多,受到歡迎。
這種美麗的新疆絲綢不僅是文化名片,亦成為當地民眾脫貧「密碼」。到2020年,艾德萊斯產業為3萬多名新疆人提供了工作機會。在吉亞鄉艾德萊斯村,全村近1,500人都投身艾德萊斯產業,艾德萊斯綢年產值過億元,村民年收入從2015年的2,000元人民幣(約2,400港元)增長到超過1.3萬元人民幣(約1.6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