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3-23
2001年3月,中央政府發表第十個五年計劃報告(簡稱「十五」計劃)中,提出開發中國西部的國家戰略:「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範圍包括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重慶、雲南、貴州、西藏、廣西、內蒙古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改革開放40年 西部大開發進入衝刺階段
80年代改革開放在沿海城市推行,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90年代加快上海和長三角成改革開放火車頭,帶動中國大陸東部發展;踏入千禧年,提出西部大開發,就是要拉動相對貧窮落後的西部發展,縮小與沿海地區的差距,才可實現建國100年時,中國發展成一個中等生活水平強國的目標。
西部大開發總體規劃50年,分3個階段:2001-2010年是奠基,重點調整結構、做好基礎設施、建立體制、改善投資環境、遏制生態環境惡化,增長速度達到全國平均增長水平。2011-2030年是提速,進入西部開發衝刺階段,培育特色產業,實現經濟躍進增長。2031-2050年是現代化,全面縮小與沿海地區的差距。
延伸閱讀:當代中國青年義工 遠赴西藏只為拾垃圾
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西部大開發令城鄉居民收入增
能源方面是西電東輸,資源方面是南水北調。西電東輸,利用西部水力發電資源,輸送電力到消耗多的東部地區;南水北調是從長江中下游與上游調水,又通過3條南北縱向的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等河4大東西橫向河流聯繫,構成以「四橫三縱」水資源總體布局。
基礎設施方面是興建青藏鐵路,將西藏納入中國鐵路網絡網絡中;還大規模興建國道主幹線超過1.6 萬公里,改善西部地區人流物流的狀況;建造大型水電工程提供便宜潔淨的電源,以及水利樞紐工程,穩定了西北乾旱地區水資源供應。
西部大開發不止於經濟發展,事實上,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從1999年的5,302元(人民幣,下同)及1,634元,增加至2020年的37,331元及13,891元,年均分別增長約10%。在環境保護方面也有不少著墨,例如部分生態脆弱的河流包括額濟納河等的環境已有改善,而森林覆蓋率逐步提高,例如,陝西森林覆蓋率由1999年的30.92%提高到「十二五」期間的43.06%。
延伸閱讀:第一高橋 貫通中國經濟命脈
從過去20年西部大開發看,中國發展布局具前瞻性,而且一環扣一環,即使近年全力推動的「一帶一路」,底蘊和西部大開發亦絲絲入扣。例如發揮重慶、四川和陝西的綜合優勢,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的帶頭作用;新疆將會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形成西向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文化科教和醫療服務中心。
至於甘肅和陝西在歷史文化有獨特優勢,可成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通道;而貴州和青海可深化國內外生態合作,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內蒙古則可參與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雲南則投入瀾滄江—湄公河區域開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