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3-23
中國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3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這位工程師隱形埋名30年,前後參與建設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大亞灣核電站以及秦山二期核電站,對中國核工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彭士祿主持首艘核潛艇研發 實現從無到有突破
彭士祿是中國第一位核潛艇總設計師,主持參與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設計和建造,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他的努力下,中國實現了核潛艇從無到有的里程碑,而核電事業也持續發展。

彭士祿先後主持設計和建造中國第一座核潛艇的陸上模式堆,並成功研發製造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核潛艇發展建成後,他又投身核電事業,組織引進了法國技術在廣東建設大亞灣核電站,這也是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但他不滿足於依賴外國技術,之後又親自指揮建造中國第一座自主研發的大型商用核電站。

彭士祿童年經歷坎坷 留學前蘇聯與核結緣
彭士祿1925年出生在廣東,父親是中國早期農民領袖彭湃。根據記載,彭士祿在4歲時便成為孤兒,輾轉流連過20多戶寄養家庭。之後他更2次被國民黨抓住,在監獄中受難。
直到1940年,當時中共領導人之一的周恩來派人尋獲彭士祿並把他帶到延安,隨後彭士祿在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延伸閱讀:中國軍事核潛艇之父的坎坷童年
彭士祿在1951年憑藉優異的成績,獲得留學前蘇聯的機會,前往前蘇聯的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
1956年,準備畢業回國的彭士祿被正在蘇聯訪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陳賡秘密召見,原來當時國家正準備安排一批留學生改行學習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以發展中國自己的核事業,彭士祿正是其中一名「幸運兒」。彭士祿知道後欣然答應,從此與核結緣。

致力發展中國核工業 彭士祿甘當「孺子牛」
20世紀50年代末,彭士祿接秘密調令回國,被安排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動力。當時前蘇聯拒絕為中國研製核潛艇提供援助,時任國家主席毛澤東提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在設計研製核潛艇時,國家經濟困難,人才奇缺,但彭士祿和同事們士氣高昂。
1958年,彭士祿調回中國原子能所工作後,主攻核動力工作,但當時建國不久,不論軟件硬件的條件都相當缺乏。當時,毛澤東提出中國要製造自己的核潛艇,但中國仍是一窮二白,不僅經濟困難,也缺乏人才,要製造核潛艇談何容易。不過即使條件艱苦,彭士祿和同事依然士氣高昂。
彭士祿之後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其他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並在1965年研發中國第一座核潛艇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彭士祿不得不告別妻兒,過上隱姓埋名的生活,直到1988年才得以公開身份。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建造完畢正式下水,潛艇上共有4萬多個零部件,全部都是中國自主研發製造。中國自此成為全球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海軍軍力得到躍升。
彭士祿一直被外界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但他卻說沒有什麼「之父」的說法,堅持自己不過就是核潛艇上的一枚「螺絲釘」。而在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時,彭士祿依然掛心國家核事業的發展,勉勵後輩要將核工業做大做強。
彭士祿曾經講過,他的一生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可以說,正是有賴他的畢生奉獻,中國如今才能發展成為核強國。